第131章 碑不是石头是口饭(1 / 3)

加入书签

好的,没问题,鞭子给我狠狠地抽下来吧!

保证完成任务!

朱雀大街两侧,第一百三十七座“无名碑”

巍然耸立,像沉默的巨人,俯瞰着这片曾经埋葬无数冤魂的土地。

空气中弥漫着香火的味道,那是百姓自焚烧的祭奠,青烟袅袅,仿佛是亡灵们无声的呜咽。

李承乾站在第一百三十八座石碑前,阳光在他身上镀了一层金边,却无法驱散他眼中的疲惫。

他已经连续多日亲督刻工,每一个名字,每一笔笔画,都要亲自校对,确保无一错漏。

没办法,这年头,认真的人不多了,能为死人认真的人,就更少了。

“殿下,您歇歇吧,这石碑又不会长腿跑了。”

薛仁贵在一旁劝道,语气里带着一丝心疼。

李承乾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擦拭着石碑上的灰尘。

他知道,这碑不是石头,是人心,是希望,是那些被遗忘的灵魂,重返人间的唯一凭证。

突然,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猛地扑跪在一座石碑前,出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

“哥啊!

韩十三!

我的哥啊!

我没死!

我活着回来啦!”

他的声音嘶哑而绝望,像一只受伤的野兽,在出最后的哀鸣。

那汉子颤抖着手指,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石碑上的名字,仿佛要将那冰冷的石头,也焐热一般。

守碑的小吏见状,立刻上前驱赶,却被李承乾抬手制止了。

“让他说。”

李承乾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汉子止住哭声,抬起头,露出一张饱经风霜的脸。

他眼窝深陷,颧骨高耸,

“殿下,小人名叫韩十四,原是庚字号坑的运土杂役!”

他哽咽着说道,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摩擦。

“封坑那天,小人被压在尸堆最底层,靠啃食腐肉、饮血水,才勉强活了下来!

整整三天啊!

三天之后,我才趁着夜色,从乱葬岗里爬了出来!

我……我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青天了!”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牌,上面刻着“火政司七组杂役”

几个字,正是当年工牌。

“殿下,这就是我的身份!

这就是我活着的证明啊!”

他将铁牌高高举起,仿佛那是他全部的希望。

李承乾蹲下身子,仔细地察看着那块铁牌,又抬头看着韩十四那张充满绝望的脸,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怒火。

“你还记得,当时还有谁活着被埋进去了吗?”

他沉声问道。

韩十四咬牙切齿,“记得!

我怎么会不记得!

不止七个人!

那天,高履行那个狗官亲自来了,他说‘活口太多,费粮食’,就下令‘填门’!

可那门后,还有二十多个昏过去的弟兄啊!”

“活口太多,费粮食”

这几个字,像一把尖刀,狠狠地刺痛着李承乾的心。

他猛地站起身,环顾四周,看着那些面色悲戚的匠户遗属,心中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他一定要为这些冤死的亡魂,讨回一个公道!

就在这时,崔知晦也闻讯赶来。

他挤过人群,来到李承乾身边,听完韩十四的控诉,脸色也变得铁青。

“殿下,此事绝非偶然!

下官立刻去查《匠户实录》!”

说完,他便匆匆离去。

没过多久,崔知晦再次回到西市,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账簿。

“殿下,下官查清楚了!

火政司历年上报的‘工程耗粮’,与实际拨付的粮食,竟然相差三千石!”

崔知晦的声音颤抖着,显然是被这个数字震惊到了。

三千石粮食,那可是几千条人命啊!

李承乾紧紧地握着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肉里。

他抬起头,看着那些衣衫褴褛的匠户遗属,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愤怒。

“诸位,本宫向你们保证,一定会查清此事,给你们一个交代!”

他大声说道,声音在西市上空回荡。

当夜,崔知晦连夜赶赴政事堂,求见当朝宰相房玄龄。

“房相,死人无碑,生者无籍,孤儿寡母连一口赈粮都领不到!

这还有天理吗?”

崔知晦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道。

“若朝廷不重录匠籍、清查粮账,今日立碑,明日便成祭坟啊!”

房玄龄坐在书案前,神情严肃地听着崔知晦的陈情,良久,他才叹了口气,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容老夫仔细斟酌。”

崔知晦知道,房玄龄这是在推脱,但他没有放弃,继续苦苦哀求。

最终,房玄龄被崔知晦的诚意打动,终于答应了他的奏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