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o章 火不照宫照巷子(1 / 2)

加入书签

太极殿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崔知晦,这个平日里在太庙扫灰的老朽,今日却如同手握雷霆的判官,站在了风口浪尖。

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决绝。

“庶民无爵,岂可立碑?此乃乱礼!”

高履行须皆张,声色俱厉,仿佛崔知晦要掘了他的祖坟一般。

他那张肥脸上每一个褶子都写满了“礼法”

二字,仿佛他才是这大唐礼法的化身。

这老东西,死到临头还想着拿礼法当挡箭牌!

崔知晦面对高履行这头困兽般的嘶吼,不退反进,苍老的身躯挺得笔直,目光如炬。

“乱礼?我倒要问问高侍郎,何为礼!”

他猛地从怀中抽出那份陈大用血泪写成的口供,狠狠地摔在高履行的脸上。

“七人活埋,百匠焚身,你们说他们是灰,可他们的娘会哭!

若礼不载痛,那这礼,是给活人用的,还是给杀人者铺路的?”

崔知晦的声音如同滚滚惊雷,在朝堂上炸响,震耳欲聋。

他将那份“人墙名录”

掷于殿中,纸张散落,如同无数冤魂在哭诉。

往日里巧舌如簧的百官,此刻却集体失语,鸦雀无声。

他们不是哑巴,只是良心被狗吃了,不敢说话罢了。

永乐坊,一处破败的废院。

夕阳的余晖勉强穿透残破的屋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里,聚集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妇人,她们是那些被活埋、被焚烧的匠户的遗孀。

武媚娘静静地站在她们面前,手中捧着一份用油纸包裹的名册。

她那双妩媚的眸子里,此刻却燃烧着一种冰冷的火焰。

“你们记住这些人,”

她缓缓地打开油纸,将名册分到每个妇人的手中,“不是为了报仇,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我们记得。”

武媚娘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如同锋利的刀刃,刻在每个人的心上。

她要让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知道,人死了,债还在,血仇,是要用命来偿的!

紧接着,武媚娘又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赵元安,你来负责。”

她对着人群中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说道,“设立‘匠子学堂’,收容匠户的孤儿,教他们识字、算数,让他们有安身立命的本事。”

“喏!”

赵元安激动地应道。

他知道,这是武媚娘在为那些孩子们铺路,一条不同于父辈的、充满希望的路。

夜深人静,一盏孤灯摇曳。

武媚娘独自坐在灯下,将一本厚厚的册子翻开。

册页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星象、卦辞,以及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符号。

她翻到某一页,上面记录着李承乾焚图那夜的星象。

她仔细地端详着,仿佛要从那星辰的轨迹中,窥探到命运的秘密。

“天火不灭,只换执火人。”

她低声呢喃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太庙,夜色如墨。

崔知晦手握一卷经书,在微弱的烛光下,一字一句地诵读着。

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但他无所畏惧。

为了那些死去的匠户,为了这大唐的未来,他愿意以身饲虎。

突然,一阵细微的脚步声传来,打破了夜的宁静。

“谁?”

崔知晦警觉地抬起头,厉声喝道。

“老崔,是我。”

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一个黑影缓缓地从黑暗中走了出来。

崔知晦看清来人,不由得一愣:“老胡?你怎么来了?”

来人名叫胡三刀,是崔知晦当年在军中服役时的老战友。

两人曾经一起出生入死,情同手足。

“老崔,有人要害你,我来给你报信。”

胡三刀压低声音说道,语气急促。

“害我?”

崔知晦冷笑一声,“我一个糟老头子,有什么好害的?”

“别装糊涂了!

你上书请立碑律,得罪了高履行那个老东西,他要杀你灭口!”

胡三刀焦急地说道,“你赶紧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走?我能走到哪儿去?”

崔知晦摇了摇头,语气平静,“我走了,谁来为那些死去的匠户讨回公道?谁来守护这太庙的碑文?”

“你……”

胡三刀气得直跺脚,“你真是个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话音未落,数道黑影从四面八方涌出,将崔知晦团团围住。

“老胡,你……”

崔知晦难以置信地看着胡三刀,

“老崔,对不住了。”

胡三刀叹了口气,缓缓地拔出了腰间的刀,“我也是奉命行事。”

一场血战,在寂静的太庙中爆。

崔知晦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