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生生不息(1 / 2)
她运用现代药学知识与古代炼丹术结合的手法,小心地将这些药材或切片晾晒,或蜜炼成丸,或用特殊玉瓶封存汁液。
每一份都附上详细的标签,注明名称、药性、采摘年份及可能的用法。
她炮制时神情专注,手法精准,仿佛不是在准备身后之事,而是在完成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
这些成品,被她分门别类,放入库房中那些恒温保湿的玉盒之内。
其次,是种子的收集与培育。
这是她最为看重的一项工作。她知道,直接给出药材,终有耗尽之时;但若能留下适应性强、性状优良的种子,才是真正的“薪火相传”,能持续不断地造福后人。
空间里的作物,经过多年灵泉浇灌和优胜劣汰,其种子早已非同凡响。
有穗粒饱满、抗旱抗虫的稻麦良种;
有结果更多、滋味更美的瓜果菜蔬之种......
她不再大规模种植,而是精心挑选每一株最健壮的母本,等待它们自然成熟,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种子采集下来,用特制的防潮防虫的纸袋封装好,同样详细记录下作物的特性、种植要点、预计产量。
她还额外收集了大量空间内那些珍稀药材的种子,尽管她知道,这些药材在外界极难培育成功,但留下种子,总归是一份希望。
这项工作繁琐而细致,需要极大的耐心。
她常常在空间里一待就是大半天,佝偻着身子,在田垄间缓慢移动,借着空间内比外界明亮柔和的光线,仔细甄选。
累了,就喝一口灵泉,坐在田埂上歇息片刻。
她看着那些饱满的、蕴含着无限生机的种子,眼中流露出的是如同看待孩子般的慈爱与期盼。
最后,是空间内其他物品的整理。
那些她早年收集的、带有现代痕迹却又无法解释来历的物品,大部分已被她小心处理掉了。
剩下的一些,主要是大量她亲笔书写的、融合了两世见闻与思考的笔记、手稿,涉及农业、医学、教育、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
这些手稿,是她智慧的结晶,比任何金银财宝都更珍贵。
她将它们用油纸仔细包裹,放入防潮的檀木箱中。
转移的过程是缓慢而持续的。
她利用库房修建时预留的、仅有她一人知晓的隐秘通道,每次只携带少量物品进入,亲自摆放安置。
她拒绝了任何仆役的帮助,甚至连黛玉,她也只是告知库房已启用,存放了些许旧物,并未让她在初期参与进来。
黛玉自从与十王爷成婚之后,便不能再随意进出空间,只能由原红蕖带着她一起才能进去。
所以这一切,只能原红蕖自己来做。
她需要确保万无一失,也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将这一切彻底交托。
时光荏苒,两年转瞬即过。
库房内的储藏日益丰富,层层架子上摆满了玉盒、瓷坛、种子袋、书箱。
而原红蕖的身体,也如同燃到尽头的烛火,光芒虽依旧温和,却已能感受到那迫近的尾声。
她的行动愈发迟缓,清醒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眼神却始终清澈安宁。
在一个玉兰花绽放的春日午后,她将黛玉唤到榻前。
“玉儿,”她握着黛玉的手,声音微弱却清晰,“静安园深处那座库房……里面的东西,是嬷嬷留给你的。钥匙和开启机关的法子,我只告诉你一人。”
黛玉心中猛地一沉,一股难以言喻的悲伤涌上心头,她紧紧回握住嬷嬷枯瘦的手,哽咽道:“嬷嬷,您别这么说……您会长命百岁的……”
原红蕖微笑着摇了摇头,目光慈爱而深远:
“傻孩子,油尽灯枯,乃是天道。嬷嬷活了这么久,见证了最好的时代,看到了你最幸福的模样,心中已无遗憾。那库房里的东西,你好生运用。药材可救急扶危,种子可惠泽万民,手稿……或许能给你,给后世,多一些启发。”
她顿了顿,气息有些微弱,却仍努力说道:
“记住,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何用,用在何处,凭你的本心判断……嬷嬷信你。”
这是最郑重的托付。
黛玉泪如雨下,重重叩首:“玉儿……谨记嬷嬷教诲!定不负所托!”
原红蕖满意地闭上了眼睛,脸上带着平和释然的笑容。
几日后,一个宁静的夜晚,原红蕖在睡梦中安然离世,享年八十有六,无疾而终,面容安详如同沉睡。
也就在她气息断绝的那一刻,黛玉,以及所有曾因原红蕖而间接感受过空间微妙气息的至亲之人,心中都仿佛响起了一声极轻微的、如同琉璃碎裂般的清音,一股若有若无、始终萦绕在原红蕖身边的独特生机与灵韵,彻底消散于天地之间。
黛玉心中大恸,她知道,嬷嬷走了,那个神奇的空间,也如其来时般神秘地消失了。
她强忍悲痛,处理完嬷嬷的丧仪。
按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