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大限将至(1 / 2)

加入书签

“本官这一生,上对得起君王百姓,下对得起挚爱亲朋,立身持正,问心无愧!心中更无此等自怨自艾、束手待毙之软弱!”

她向前踏出一步,整个幻境随之剧烈摇晃。

那些模糊的人影发出惊恐的尖啸,开始扭曲、淡化。

“我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我的命,是自己争来的!”林总督的声音愈发高昂,带着劈开混沌的决绝,

“岂是尔等镜花水月、无根浮萍所能窥测、所能动摇?!”

她猛地一拂袖,动作干脆利落,带着总督下令时的果决与力量!

“破!”

一声令下,如同春雷炸响,又似琉璃碎裂!

眼前的潇湘馆景象,那病弱的“黛玉”,那些模糊的人影,那凄风苦雨的氛围……如同被重锤击中的镜面,瞬间布满了无数裂痕,随即“砰”地一声,彻底碎裂开来,化作漫天飞舞的、毫无重量的光点,迅速湮灭在虚无之中。

所有的阴冷、悲戚、绝望感,如同潮水般退去。

现实中的的黛玉猛地回过神,发现自己依旧坐在静安园温暖的暖阁里,手中还捏着那瓣未吃完的蜜桔,窗外依旧是静谧的落雪,炉火正旺。

刚才那一切,仿佛只是一场极其逼真、却又短暂得不可思议的噩梦。

但她额角渗出的细微冷汗,以及胸腔内那颗仍在急促跳动的心脏,都昭示着方才那片刻神魂激荡的真实不虚。

“玉儿!”原红蕖早已坐直了身子,紧紧握住了她微凉的手,眼中充满了担忧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你方才气息骤乱,神魂不定,可是……看到了什么?”

黛玉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心绪,将方才那诡异离奇的经历,缓缓道出。

她描述着那个凄惨的“自己”,描述着那令人窒息的氛围,更着重描述了……自己那如同本能般、强势介入并打破那幻境的过程。

原红蕖静静地听着,握着黛玉的手微微收紧。

她的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某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待黛玉说完,她沉默良久,才轻轻叹道:

“痴儿……那或许……是另一个可能的‘你’,是执念的残留,是命运长河中……未曾选择的那条支流,投射出的些许倒影。”

她看着黛玉依旧有些苍白的脸,语气转为坚定与欣慰:

“但你做得对!那样的结局,不属于你!你用自己的力量,打破了它!这说明,你早已超越了那重束缚你的窠臼,你的心志,坚不可摧!”

黛玉感受着嬷嬷手中传来的温度和力量,心中的那点余悸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清明与更强的笃定。

“是,”她点了点头,眼神重新变得沉静而有力,

“那不是我。我的路,在脚下,在身边,在眼前。”

她反手握紧原红蕖的手,语气带着一丝后怕,更多的却是庆幸,

“幸好,我有嬷嬷。幸好,我选择了另一条路。”

原红蕖看着她,眼中满是慈爱与骄傲。

她知道,经过这一遭,黛玉的心境将更加圆满无瑕,再无丝毫阴霾可侵。

“都过去了。”原红蕖轻轻拍着她的手背,如同安抚年幼时那个初失怙恃的小女孩,

“镜花水月,终究是虚妄。唯有当下,才是真实。”

暖阁内重新恢复了宁静,炉火噼啪,雪落无声。

方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仿佛只是投入湖心的一颗小石子,涟漪散去后,湖水愈发深邃平静。

黛玉拿起那瓣蜜桔,放入口中,清甜的滋味在舌尖化开,无比真实。

她望向窗外,雪似乎小了些,天地间一片澄澈素净。

她的世界,坚实而温暖,从未如此刻般清晰。

......

静安园的岁月,如同檐下的滴漏,不紧不慢,却又从不停歇。

原红蕖能清晰地感觉到,生命的力量正在这具躯体内,以一种温和而不可逆转的方式,缓缓流逝。

她并无病痛,只是属于她的时光,即将走到自然的终点。

八十六载春秋,历经两世风雨,她心中并无太多遗憾,唯有对身后之事,尚存几分挂念。

其中最紧要的,便是那方伴随她穿越而来、给予她无数助益,也见证了她与黛玉最深羁绊的神秘空间。

她深知这空间与她性命相连,一旦她大限到来,空间必然随之消散。

里面的诸多奇物、积累的财富、珍贵的资料,绝不能就此湮灭。

于是,在她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一场静默而有序的“迁徙”计划,悄然展开。

她以需要绝对安静整理毕生所学笔记、不愿受人打扰为由,向黛玉和十王府提出了一个请求——在静安园最深处,依着一处天然山壁,修建一座坚固、干燥、隐蔽的地下库房。

对外只说是存放一些旧物手稿,实则内部构造极其讲究,由她亲自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