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那是生活盖的章(1 / 3)

加入书签

某日,李少爷不甘心于此,假意派人冒充挑夫上报虚高菜价,试图扰乱墙上的秩序。

然,那未曾亲历田间生活之人终未能逃过卖葱张婶的敏锐眼光:“你写‘青韭八文’,可昨儿我还卖七文!

笔顺也歪,定是抄的!”

她声如洪钟,言下尽是笃定,四周围观的不禁哄笑出声,那造假者连忙逃窜,如同驱逐一条虚伪的影子。

墙前自此立碑:“谎一字,削一指(名)。”

碑文简单,却力量非凡,成为后人眼中的规矩与标杆。

与此同时,赵秀才整理《告示变字录》成册。

现县衙近半年更改政令多达十七次,其中尤以“军需征用”

类最为频繁。

他提笔写下《改令七问》,如一柄锋利无比的刀,直指彼处虚妄。

“谁改?何时?因何?有无公示?百姓可知?后果谁担?旧令作废否?”

他命学生逐条对照张贴于学堂外墙,引一番轰动。

翌日清晨,竟有差役鬼鬼祟祟地悄然抄录带走,陈皓得知此事后,冷笑连连:“他们开始怕看不懂百姓写的字了。”

在愈紧密的民心网络下,刘推官心生惕惮。

他暗中策划对仓廒旧档的查验,果然现每年“鼠耗”

和“霉损”

合计竟实收三成。

正欲封存证据,却被上司突然召见诘问。

归家途中,他遇雨停步于檐下,闪烁的水滴不时溅到他的袍角。

视线忽被吸引,他的目光落在一旁泥地上,一个孩童正用树枝默写《改令七问》,而旁边的老妇轻声指点:“这‘后果谁担’,就得问到骨头里。”

对于百姓之民意,他怔立良久,心生感慨。

当他重返书房时,决意不再沉寂。

他将档案副本装入油纸包,借助孙文昭之手送至酒馆后巷。

夜色渐浓,雨声依旧,让人不能轻言梦境,仿佛在奏响命运的乐章。

也就在这夜,他在沉思中喃喃自语:“那些纸上的碑文,原来已有民心在,不如静观其变。”

他仿佛置身于协会之外,耳畔是溪流岩石的轻轻敲击声,那一刻似乎无比宁静,也为将来风云变幻埋下伏笔。

刘推官站在窗前,望向夜空,微微吸了一口气,再也无法回头。

夜幕低垂,皓记酒馆后院亮着昏黄的灯光,陈皓借着灯光,一目十行地扫过孙文昭送来的仓廒旧档。

他眉头紧锁,目光如寒星般闪烁,看完后重重地拍在桌上,出“砰”

的一声闷响。

“好大的胆子!”

当夜,陈皓将徐六娘和赵秀才秘密召至酒馆。

屋内,炭火烧得正旺,映照着三人凝重的面庞。

陈皓将档案递给二人,沉声道:“直接揭,不过是打草惊蛇。

我们要让他们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陈皓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精光闪烁,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图纸,赫然是仿照府衙格式设计的《损耗公示模板》,上面“鼠耗”

、“霉损”

等字样格外刺眼,下方留有大片的空白。

“六娘,秀才,你们连夜赶制,明日一早分至各村。”

陈皓语气坚定,一字一句地说道,“今后凡官府征粮,必须当场填写实际损耗,并由粮官、村长、百姓三方见证签字!

若有虚报,立即上报议局,昭告全县!”

翌日清晨,北岭税场人头攒动,官差吆五喝六,百姓苦不堪言。

突然,一张崭新的《损耗公示模板》被贴在了税场最显眼的地方。

粮官正欲作,却见下方赫然写着斗大的“零”

字,笔力遒劲,似要穿透纸背。

再往下看,五个村民的名字赫然在列,笔迹各异,却同样坚定。

“若说耗了,尸骨也该留下。”

落款处,一行小字更是让两官胆战心惊。

与此同时,县城深处,一道黑影如鬼魅般闪过,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府库偏门。

他手中拿着一张复杂的图纸,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共济议局”

的结构推演,每一个节点、每一条脉络都清晰可见。

黑影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意:“陈皓,你想不到吧,我不仅要毁了你的‘活账墙’,还要复制你的体系,从内部瓦解你!”

数日后,邻村传来消息,有人打着“代民申冤”

的旗号,设立“义文堂”

……

夜幕再次降临,皓记酒馆的灯笼在微风中摇曳,仿佛诉说着无尽的故事。

数日后,邻村传来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荡起层层涟漪——有人打着“代民申冤”

的旗号,设立了一处名为“义文堂”

的所在。

据说,只要缴纳些许费用,便可代办免税申请,引得不少走投无路的百姓趋之若鹜。

徐六娘闻讯,那双总是笑意盈盈的眼睛此刻却闪烁着警惕的光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