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幕府争辩(2 / 4)
情况下,不得不临时决定接手东城关防,并最终成功地将那两名突厥细作一举拿下。”
“突厥细作,属将其转交给参军柳大人了。
然而,昨夜我在东城守候了整整一个晚上,一直到接到总管您召集众将的军令为止,都没有见到崔磊校尉的身影。”
亲卫的这番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在大帐内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众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对崔磊的去向并不在意,真正令他们震惊的是,幕府的亲卫竟然在昨晚就成功地找到了突厥细作!
这意味着什么?众人心中都很清楚,怪不得当突厥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兵临城下时,四座城门早已紧闭,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啊!
“肃静!”
郭澄见状,猛地一声怒喝,如惊雷一般在大帐内炸响,让原本嘈杂的声音瞬间戛然而止。
他的目光冷冽如刀,扫视着帐内的众将,最后停留在右队列后方的一个人身上。
“柳参军!”
郭澄的声音低沉而威严。
“末将在!”
柳参军听到呼唤,连忙大步迈出,双手抱拳,向郭澄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他所言是否属实?那两名突厥细作,是否真的在你那里?”
郭澄的问题直截了当,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回禀总管,此人所言句句属实,末将确实从亲卫手中接过了那两名突厥细作。”
柳参军的回答干脆利落,毫不含糊。
“好!
那么,从这两名突厥细作身上,可有什么收获?”
郭澄紧接着追问。
柳参军目光如炬,死死地盯着崔澄,眼中的怒意仿佛要喷涌而出一般。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怒火,再次插手行礼,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地向郭澄禀报:“启禀总管,末将有要事禀报。
那突厥细作经过一番审讯,终于招供了。
原来,我军内部有人与突厥暗中勾结,才致使突厥大军如神兵天降般兵临城下,而我军却对此毫无察觉。”
崔澄听闻此言,心中猛地一沉,仿佛被重锤狠狠地敲击了一下。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毫无血色,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汗。
柳参军刚才看向他的那道眸光,犹如寒芒刺骨,让他浑身冷,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郭澄一直密切留意着崔澄的反应,当他看到崔澄的脸色瞬间变得如此苍白时,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显然,他对崔澄的表现颇为满意,似乎已经猜到了其中的端倪。
“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勾结突厥!”
郭澄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佯装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声色俱厉地吼道,“柳参军,快快将此人姓名道来!”
柳参军见状,毫不迟疑地答道:“回总管,那与突厥勾结之人,便是副将军崔澄!”
柳参军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向前迈出一步,他的手指直直地指向崔澄,仿佛一道闪电划破夜空。
这一举动让在场的众将们再次哗然,他们的目光像被磁石吸引一般,纷纷投向了崔澄。
崔澄的脸色在瞬间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抹惊慌之色如惊鸿一瞥般在他的脸上闪过。
然而,他毕竟是久经官场的老将,仅凭柳参军的一句话,还不至于让他完全乱了阵脚。
真正让他忧心忡忡的是,如果那两个突厥人的情况真的被柳参军提到这幕府大帐中来,那么自己恐怕就真的罪责难逃了。
不过,崔澄迅调整了自己的情绪,他的脸上很快恢复了常色,只是那阴沉的面色让人不寒而栗。
他死死地盯着柳参军,声音低沉地对质道:“你可知道,随意构陷本将军会有怎样的后果?若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本将军岂能容你如此信口胡诌、恶意诋毁!”
面对崔澄的质问,柳参军毫不示弱,他冷哼一声,从怀中缓缓取出一份供状,然后将其高举过头,朗声道:“此乃突厥细作的供状,请总管和各位将军过目!”
说罢,他的目光如炬,再次转向崔澄,语气严肃地说道:“末将是否构陷,崔将军一看便知。”
郭澄见状,连忙接过供状,仔细阅读起来。
然而,当他看完供状的内容后,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愤怒的情绪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
他猛地将供状狠狠地丢向崔澄,同时怒不可遏地怒斥道:“崔澄,你还有何话可说?”
面对突厥细作的供状,崔澄竟然毫无惧色,他的面庞就像被雕刻过一样,毫无波澜,让人完全看不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仿佛这供状与他毫无关系一般。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崔澄这老狐狸,面对如此确凿的证据,竟然还能如此镇定自若,实在是令人佩服。
他那不屑一顾的眼神,就好像这供状不过是一张废纸,根本不值得他去关注。
崔澄冷笑一声,说道:“就凭这一纸,不知从何而来的所谓供状,难道总管就想要定崔某的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