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 于伟正陷入两难,丁洪涛组织开会(4 / 4)
等待上游的水情出现一丝转机,等待雨势能奇迹般地减弱,也在等待……或许某个地方能“自然”地决口,替他做出这个艰难的选择。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和煎熬。
下午六点钟的光景,我和县水利局局长韩冰,带着一队人,还在马关乡与二官屯乡交界处那段大堤上忙活。县里这次准备的防汛物料倒是充足,沙袋、木桩堆得像小山。二官屯乡党委书记潘保年亲自带着乡里的干部和党员守在堤上,指挥若定。忙活了一整个下午,这段先前被标记为风险点的堤坝,总算被我们用沙袋层层叠叠地加高加厚了不少,初步有了些规模,看上去心里踏实了些。
正和韩冰指着河水讨论着水情,就见县委办的一个年轻同志,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堤顶的泥泞,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他看到我,也顾不上擦把汗,急忙报告:“李县长,可算找到您了!市委来了紧急命令,县委丁书记指示,要求我们马关乡、二官屯乡还有邻近几个乡镇,立刻组织群众转移!”
韩冰局长一听,眉头就皱紧了,马上追问:“转移?为什么要转移?是咱们马关乡这段大堤出什么问题了吗?”他负责技术,自然最关心堤防的安全状况。
来人喘着气回答:“韩局,大堤目前看没啥大问题。我刚从那边过来,水位虽然还在涨,但离堤顶还有一米左右。加上咱们不断加固,堤防现在看还是稳固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了上来。我沉声问道:“是谁下达的转移命令?”
“是市委的指示!”来人语气肯定,“丁书记已经赶到马关乡大院了,正要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下一步工作。丁书记让我通知您,务必尽快赶到乡里开会。”
听到这里,我基本明白了。市委这是把马关乡当成了预备泄洪区了。我立刻对身边的潘保年说:“保年同志,这个点位就交给你了,务必守住,不能出任何纰漏。”接着我对韩冰和身旁的办公室主任韩俊说:“情况紧急,天还没黑透,我们得马上赶到马关乡大院去。”
潘保年看了看泥泞难行的道路,指着堤上一台正在卸货的拖拉机说:“李县长,从这儿到乡党委大院少说也有十来里地,你们这么走过去得啥时候?这拖拉机虽然破旧,不能遮风挡雨,但这路况,它可比小轿车管用,速度也快些。”
这是台农用拖拉机,连个驾驶楼都没有。潘保年立刻招呼过来一个机手,嘱咐了几句。我和韩俊、杨伯君、韩冰也顾不得许多,互相搀扶着爬上了拖拉机的后车斗。
拖拉机“突突突”地冒着黑烟,在泥泞的土路上颠簸前行。路上,已经开始看到转移的群众。人们扶老携幼,默默地走在雨里,蹚着泥水。拖拉机、三轮车、驴车、马车,各种交通工具都派上了用场,车上堆着简单的家当。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沉默,仿佛大家都已经预感到并无奈地接受了某种命运的安排。道路崎岖泥泞,雨水混着泥土溅起,我们几个人在车斗里被颠得东倒西歪,浑身早已湿透,沾满泥浆,狼狈不堪。看着眼前景象,大家的心情都格外沉重。
好不容易赶到马关乡政府,院子里已经停了几辆车。走进会议室,县委书记丁洪涛已经坐在了主位,旁边是县委副书记焦杨、县纪委书记苏清舟、县委宣传部长刘志坤和县委办主任吕连群等几位常委。除了丁洪涛看起来还算齐整,其他几位都像是刚从一线下来,焦杨副书记的裤腿上还沾着大片的泥点。我穿着一身湿透的衣服进去,丁洪涛见状,主动站起身迎了过来。
“朝阳同志,辛苦了!”他握住我的手,语气带着关切,“我在县委很是担心大堤上的情况。本来想在县委开会,考虑到你就在马关乡一线,干脆就把常委会挪到这里来开,也算是一种现场办公吧。”
我们简单客套了两句。这时,常务副县长曹伟兵也浑身湿透地赶了进来。他看到大家都已落座,一边拧着衣服上的水,一边带着点情绪说:“丁书记,这火烧眉毛的时候,大堤上人手正紧,开什么常委会啊?”
丁洪涛脸上那份惯常的谦和淡了些,语气平稳但带着份量:“伟兵同志,是紧急任务,市委有最新指示。等人都到齐了一起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