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章 沧海横流显本色,万众一心扛洪水(3 / 5)

加入书签

的基础渗漏和管涌,必须早发现、早处置!技术上的事,你全权负责,需要什么,直接跟我说!”

“我明白,县长。我这就再带人仔细过一遍。”韩冰重重点头。

这时,常务副县长曹伟兵穿着雨衣,带着两个干部,有些踉跄地从大堤远方走了过来。看到我赤裸着上身,他赶紧从随身的挎包里掏出一件雨衣:“县长,快披上点吧!这么淋着,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啊!”

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雨衣:“老曹,心领了。穿上这玩意儿,裹在身上更难受,干活也不利索。就这样痛快。”我转而问道,“你那边情况怎么样?二官屯乡那边都稳妥?”

曹伟兵抹了把脸上的雨水,一边给我批雨衣一边汇报,语气还算沉稳:“县长,我就是从二官屯那边带着县里同志一路巡查过来的。昨天夜里我们对几处历史险段都进行了重点加固,增加了沙袋和木桩,从目前观察看,问题不大。过来之前,我还和明瑞副县长碰了面,他负责的那几个乡镇,包括几座跨平水河的大桥,也都加强了值守和防护,暂时平稳。我就是心里放不下咱马关乡这段,所以一大早就赶过来看看。县长,要抓紧时间给大家抹药,第一批群众要马上下去,不能打疲劳战。”

我摆摆手:“群众要换,干部嘛,看个人觉悟,撑不住的可以下去,不过我没事,当年在猫耳洞,条件比这艰苦多了。老曹,你来得正好。群众现在士气很高,但光有士气不行。嘉明同志,”我转向田嘉明,“你辛苦一下,抓紧时间协调一批雨衣和消毒消炎药品上来。你看同志们,很多都带了伤,这雨水一泡,容易感染,不能因为非战斗减员影响了战斗力。能解决多少算多少,关键是让同志们知道,组织上想着大家。”

田嘉明立刻应道:“县长放心,我马上想办法联系县医院和供销社,就是人扛马驮也得尽快送些上来!”

我点点头,对曹伟兵说:“老曹,你现在和小松书记一起,把现有的人力物力统筹好,提高效率。我和韩局长他们再往下游走走,实地看看情况。光听汇报,心里终究不踏实。”

“县长,这雨太大了,路滑得很,太危险了!”曹伟兵和一旁的办公室主任韩俊几乎同时劝阻。

“没事,小心点就是。韩局长是专家,我得亲眼看看心里才有底。”我态度坚决,“韩俊,伯君,你们跟我一起。小松,给我们找几根结实的木棍,当拐杖也得当探路棍。”

林小松赶紧让人去找来几根粗壮的树枝。我们几人拄着木棍,顶着风雨,沿着泥泞溜滑的堤顶,开始向下游方向艰难跋涉。每走一步都需格外小心,堤外是汹涌翻滚、浊浪滔天的河水,堤内是静谧中透着一丝不安的村庄田野,强烈的对比让人心情愈发沉重。

与此同时,东原市光明区,平水河大堤二道拐段前线指挥部,一座较大的军用帐篷里,气氛比外面的天气更加凝重。市委书记于伟正、市长张庆合、常务副市长王瑞凤、副市长兼市公安局局长李尚武、市政府党组成员兼光明区区委书记常云超等市领导,以及市水利局局长连心等围站在一张简易折叠桌前。桌上铺着的防汛地图被帐篷缝隙钻进来的风吹得不停卷动,李尚武伸出一只大手用力按住。

常云超指着地图上标注的“二道拐”位置,语气急促:“于书记,张市长啊,二道拐的情况非常危急!据水利局专家现场勘查和测量,那段堤坝基底可能已被急流掏空,现在完全靠临时垒砌的沙袋子堤和部分木桩支撑。水流太急,冲击力巨大,人员和设备上去加固非常困难,风险极高!但如果不及时处置,一旦溃决,洪水将直接冲向光明区核心城区!”

王瑞凤脸色很不好看,忍不住提高声调:“于书记,张市长,上游水库这么搞,连个充分的缓冲时间都不给,我们的压力太大了!我刚刚又和省里沟通……”

于伟正抬起手,轻轻向下压了压,目光沉稳地扫过众人,最终落在王瑞凤脸上:“瑞凤同志,现在咱们不能骂人家了,换位思考,可以理解啊,现在啊是同舟共济的时候,上游城市同样面临巨大压力,他们的决策也是迫不得已。啊,我们要换位思考。现在,我们集中精力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他伸手指着地图上的二道拐,用指关节用力敲了敲,“核心是这里,是堵,还是疏?或者说,是集中全力加固死守,还是……需要启动备用方案,考虑分洪?”

帐篷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密集的雨点砸在篷布上的声音,像敲在每个人的心头。这个决策的重量,一旦选择错误,就是历史的罪人。

市长张庆合缓缓抬起头,他眼窝深陷,显得异常疲惫,但依旧努力保持着清晰的逻辑:“于书记,我坚持我之前的判断。二道拐虽然险象环生,但还没有到必须放弃的地步。我们应该,也必须,集中全市最精干的力量,最充足的物资,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坚决把它堵住!现在如果谈分洪,无论淹到哪里,都是我们工作的失败,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极其被动的政治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责任问题。”

“庆合同志的意见很重要,是从全局稳定和政治担当出发。”于伟正的目光缓缓扫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