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交公粮乱象丛生田书记当场被免(1 / 5)
二官屯乡是县里典型的农业乡,它的名字背后藏着一段颇具历史韵味的渊源。
据说在明朝万历时期,这个乡所在的村子里,同一时期有两个人考上了举人,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喜事,而这两人后来又先后入朝为官,成为一方佳话。
等到二官屯乡建乡的时候,人们为了纪念这段荣耀的历史,便以这个最具代表性的名字为乡命名。
30块钱,对于一个人均年收入只有600多块钱的群众来讲,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足足相当于他们半个月的收入。
当我听闻二官屯乡竟然胆大包天地将县里免费放给百姓的农药,当作敛财的工具,一瓶药卖5块钱时,顿感万般心痛,我实在是没有想到,三令五申之下,我们的干部竟然还能如此胆大妄为。
站在一旁的吕连群看我情绪不对,慌忙走了过来,语气带着安抚:“县长,您别生气,咱把情况了解清楚。”
说完,他快步朝着蹲在公路上,正在闷头抽泣的老农走去。
被喊起来的老农身形佝偻,岁月在他的背上压出了明显的弧度。
皮肤晒的黑的亮,这老人慢慢地直起腰,将手中的烟袋锅在鞋底上磕了磕,出沉闷的响声,然后抬起头,浑浊的眼睛警惕地打量着我们。
吕连群说道:“哎,老哥,你可不要乱说。
县里已经明确规定,农药是免费给大家的,你怎么能说是要钱的呢?”
他这话一出,我的心头瞬间一沉,一种更加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这时,旁边另一位大婶伸手擦了擦额头上不断滚落的汗珠,蓝色的粗布褂子早已被汗水浸透,满面愁容,喉结滚动了两下,声音里带着被不甘:“哎呀,这位同志,俺还能骗你不成?不信的话,你们去粮所里面看看就知道了。”
说话间,这老农道:“咱不是有条子嘛,给他们看看咱们的条子。”
这大婶似乎也想到了,自己还有条子这一回事,赶忙从兜里掏了掏,不多出掏出了一个塑料袋,从里面抽出了一张收据,上面写着农药六瓶,三十元,上面还盖着二官屯乡人民政府的红色公章。
焦杨不由自主地上前半步,头被风吹得有些散乱,焦杨看了看条子,就问道:“大爷,他们让你们买,你们就买吗?”
老农的情绪突然略显激动起来,他那布满老茧、粗糙得如同树皮一般的手紧紧攥住头上的草帽,声音带着愤怒和无奈:“不买?不买你试试!
根本不给你开条子,你这粮都交不上去。
好不容易把粮拉来了,要是交不了,咱能拉回去不成?”
他的话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我的心上,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农户们赶着破旧的驴车,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艰难往返奔波的画面,心中满是酸涩与愤怒。
吕连群气得额角的青筋暴起,他不知从哪里拿来的一叠报纸,用力地扇着风,嘴里骂骂咧咧:“县长,您别激动,咱们去现场看看,到底是哪个王八蛋在败坏县委县政府的名声、大肆敛财。”
我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转头对韩俊说道:“韩主任,把这个大爷的信息记录一下。”
韩俊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从那个已经褪色、边角磨得有些破损的帆布包里掏出笔记本,接着又掏出了30块钱,说道:“大爷,这钱啊,你先拿着!”
这大爷赶忙推辞说,哎呀,你的钱我们咋能要,又不是你卖给我们的药?
一番来回退让之后,这大钱双手颤颤巍巍地接过30块钱,他的手指关节粗大变形,因为常年劳作而布满了裂口。
他的脸上满是惊慌和感激:“哎呀,您看今天还遇上好人了,你们的钱俺们咋敢要?”
韩俊将药瓶高高举过头顶,对着围拢过来的人群大声解释:“各位老乡啊,这农药是县里面免费给大家争取的,朝阳县长已经要求各乡镇必须免费放,是咱们二官屯乡个别干部自行收的费。
县长马上就要处理这个事,请大家相信咱们党委政府。”
人群中突然炸开了一阵惊呼,有人用手指着我,声音里带着惊讶和不确定:“对呀,我看过咱们县新闻,这个人就是县长!”
一时间,无数双眼睛聚焦在我身上,那目光中,有怀疑,有期待,更有生活重担压在身上的深深疲惫。
我站在热浪蒸腾的空地上,脚下的公路被晒得烫,仿佛要将人的双脚灼穿。
望着一张张被烈日晒得黧黑的面孔,看着他们眼中那复杂的情绪,我的胸腔像被麦芒刺痛,心中满是愧疚和自责。
我提高声音说道:“乡亲们,我就是东洪县县长李朝阳。
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让大家产生了误会。
刚才韩主任已经给大家讲了,农药是免费给大家的。
我在这里可以给大家表态:无论是谁收过大家的钱,都必须退回去;凡是交了钱的,留好凭证和依据,到时候去退钱。
县里不仅不收大家的钱,而且还降低了三提五统的比例,一亩地少缴100斤粮食。
中央、省、市和县里的政策都是好的,请大家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