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民可使由之”:孔子治世思想的辩证思考(6 / 6)
的共同利益,促进全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制定过程,充分体现了“使知之”与“参与之”的原则。各国通过多轮谈判,充分讨论气候变化的应对目标、责任分担、资金支持、技术转让等关键议题,让各国充分了解全球气候治理规则的相关信息,参与规则的制定。在规则执行过程中,各国也需要向国际社会公开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减排措施与进展情况,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与评估。这种“使知之”与“参与之”的全球治理模式,能够让各国更好地理解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增强对全球气候治理规则的认同度,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
六、结语:孔子治世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启示
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虽然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如基于春秋时期民众认知能力有限的社会现实),但其中蕴含的关于社会治理的智慧——对治理效率与民众认知的平衡、对政策制定与执行逻辑的思考,依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在当代社会,我们不应简单地将这句古训归为“愚民政策”,而应结合历史语境与现代社会现实,辩证地看待其内涵:既要看到春秋时期“使民由之”的历史必然性,也要认识到现代社会“使民知之”的进步性;既要在特殊情境下重视“使民由之”对效率与安全的保障作用,也要在常态治理中坚持“使民知之”对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对于现代社会治理而言,孔子这一思想的核心启示在于:治理的本质是实现公共利益与民众福祉,而“由之”与“知之”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而非目的。在治理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与需求,灵活运用“由之”与“知之”,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互补:在紧急情况与专业领域,适度强调“使民由之”,保障治理效率与公共安全;在常态治理与民生领域,重点推进“使民知之”,提升政策科学性与民众参与度。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使民知之”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随着教育普及、信息透明与民主参与的不断推进,民众的认知能力与参与意识将不断提升,“使民知之”的基础条件将更加完善。政府应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拓宽民众参与渠道,推动“使民知之”与“听民之言”“解民之忧”相结合,构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实现治理现代化与民众福祉的共同提升。
孔子的治世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我们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古老的智慧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