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至公之境 孔子赞舜禹的执政智慧(6 / 6)

加入书签

而“有天下而不与”

的精神提醒我们,应摒弃“私利至上”

的价值观,树立“利他”

“为公”

的理念。

例如,“感动中国”

人物张桂梅,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在贫困山区创办免费女子高中,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教育岗位,帮助数千名贫困女孩圆了大学梦。

她不追求个人名利,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甚至积劳成疾仍不放弃,这种“公心”

与“担当”

,让她实现了“改变贫困女孩命运”

的人生价值,也成为无数人学习的榜样。

2主动承担责任:在奉献中成长

“有天下而不与”

的精神还要求个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奉献中实现成长。

无论是参与志愿服务、帮助身边的人,还是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精益求精,都是“担当”

的体现。

例如,许多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支教”

“社区服务”

等志愿活动,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传授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一些普通公民在面对突事件时,挺身而出,如参与火灾救援、救助落水者等。

这些行为虽看似平凡,却体现了“公心”

与“担当”

,让个人在奉献中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实现人生价值的提升。

五、结语:以“至公之境”

照亮当代社会展之路

孔子对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

的赞叹,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依然闪耀着“公心”

与“责任”

的光芒。

舜、禹的执政境界,不仅是上古“公天下”

传统的典范,更是当代社会展的精神财富——它提醒我们,无论在公共治理、组织管理还是个人修养中,都应摒弃“私利至上”

的观念,以“公心”

对待权力与资源,以“担当”

承担责任与使命。

在当代社会,我们虽不再面临“治水救灾”

的艰巨任务,却面临着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新的挑战。

要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我们传承舜、禹“有天下而不与”

的精神:在公共治理中,以“人民为中心”

,让权力服务于人民;在组织管理中,以“利他”

为导向,实现组织与社会共赢;在个人修养中,以“为公”

为追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愿我们都能以舜、禹为榜样,践行“至公之境”

,让“公心”

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让“担当”

成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共同构建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美好的当代社会!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