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回远东报仇(3 / 3)
bsp; 女子回头一笑,月光照在她脸上,清丽如昔。
>“我姓知,名棠。”
说完,身影渐渐淡去,唯余一缕香气久久不散。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学生问起这段传说,老师只是指着照心镜轻声道:“你看,镜子里是不是总有一个人站在最后?”
学生们凑近细看,果然见人群边缘立着一位女子,安静微笑,衣袂飘然。她不像其他倒影那样透明虚幻,反而真实得如同随时会转过身来。
“她为什么总在那里?”有学生问。
老师答:“因为她答应过所有人??只要还有一个心碎的人需要倾听,她就不会真正离开。”
于是,每逢春深时节,赎魂棠总会率先盛开。人们说,那是她在提醒世人:有些门虽已关闭,但心一旦打开,便永不荒芜。
某年暮春,一位少年独自来到知棠墓前。他不是书院学生,也不是受助之人,只是一个普通农夫的儿子。他放下一束野花,低声说道:
>“娘走的时候没留下一句话,我一直恨她丢下我。直到去年冬天,我在柴房翻到她缝了一半的小袄,里面夹着张纸条,写着‘对不起,孩子,我不是不想抱你,是我太疼了’。那天夜里,我梦见一个穿白衣服的阿姨坐在我床边,给我念了整整一夜的故事。醒来时,枕头湿透了,可我心里……好像有人替我把委屈听了去。”
他顿了顿,抬头望天:
>“我不知道您是谁,但我想说,谢谢您听见了我妈的沉默。”
话音落下,一阵风拂过棠树,万千花瓣簌簌而下,其中一片轻轻落在少年肩头,像一只温柔的手。
远处,照心镜静静伫立,镜面忽明忽暗,最终浮现四个字:
>“我在听。”
自此之后,凡有心事难言者,皆可至归仁书院,于夜深人静时独坐镜前,闭目低语。无论说的是悔恨、遗憾、未能出口的爱或来不及道歉的话,次日清晨,必有一朵赎魂棠悄然开放,花瓣上或许无字,但观者心中自有回音。
人们渐渐明白:真正的疗愈,从来不是让死者归来,而是让生者学会带着伤痛继续前行;而最深的陪伴,未必以形体存在,只需一个愿意倾听的瞬间,便足以支撑一生跋涉。
某日黄昏,夕阳熔金,照心阁顶飞来一只白羽鸟,喙衔半片青铜残片,轻轻放在门槛前。守阁人拾起一看,竟是当年沉船龙骨上的铭文碎片,只是这一次,背面多了一行新刻的小字:
>“火可焚屋,亦可暖人;刀能剖心,也能救人。
>关键不在器,而在执器之人是否有爱。”
残片被重新嵌入地板,正好与原先那半块拼合成完整方印。每日晨曦穿过窗棂,阳光恰好落在其上,映出斑驳光影,宛如血脉流动。
而每当夜幕降临,若有人细心聆听,还能听见极远处传来轻轻的翻书声,伴随着一声低语,如风掠耳:
>“下一个故事,你想听谁的?”
没有人知道那声音来自何处,但每个听到的人都笑了。
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是又一次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