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回远东报仇(2 / 3)
了释然。
她一路走向祠堂,沿途弟子纷纷跪地叩首,泪流满面。她不停留,也不言语,只是轻轻抬手,拂过每一盏纸灯。灯焰随之摇曳,映出无数虚影:一个抱着婴儿的母亲微笑点头,一名战死士兵向战友敬礼,甚至那只小白鼠也在光影中蹦跳两下,啃了一口imaginary的花生。
她在赎魂棠树下驻足,伸手触碰一根低垂的枝条。指尖所及,花苞骤然绽放,粉白花瓣随风飘散,落在碑林之间,恰好覆盖住她自己的墓碑。
“我不该走那么久。”她终于开口,声音如风拂竹林,清润入耳,“可我也不能不来。”
身后传来脚步声。一位年轻女弟子颤抖着上前,捧着一本泛黄的手札:“先生……这是您最后未完成的《归档总论》续篇草稿,我们一直保存着。”
她接过,翻开第一页,看见自己熟悉的字迹戛然而止于一句:
>“若记忆可以传承,遗忘是否也是一种仁慈?”
她凝视良久,提笔补上最后一段:
>若仁慈是让人安眠,
>那记忆便是唤醒爱的能力。
>我们不必永远记住每一个名字,
>但只要有人还记得一次哭泣、一次拥抱、一次深夜里的呢喃,
>死亡便不再是终点,而是回音的起点。
>??知棠书于归途
写罢,她合上书册,交给那弟子:“交给下一代吧。让他们继续写下去。”
翌日清晨,书院恢复如常。学子们照常听课、抄录、辩论医理。只是人人都说,昨夜梦见一位女子站在窗外,替他们掖了掖被角;有人说清晨练功时,发现剑谱上的批注多了一行小字:“慢些也好,稳了才准。”还有人坚称在藏书阁角落听见翻页声,跑去查看,只见一册《孟氏妇科辑要》摊开在案,正是知棠母亲当年亲手编纂的孤本。
而最奇异的是,照心镜从此不再显示亡者面容,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流动画卷:春日山野,溪水潺潺,一名女子挽袖采药,身后跟着几个穿粗布衣的孩子,笑声洒落满坡。每当有人心怀执念欲求通灵,镜中画面便会微微晃动,浮现一行字:
>“他们在彼处生活得很好,请你也好好活着。”
三年过去,归仁书院正式更名为“知棠学宫”,成为天下医者与心灵疗愈者的圣地。每年清明,万名学子齐聚祠前,不再焚香哭诉,而是写下一封信、画一幅画、唱一首家乡小调,投入特制的“传心意炉”中。火焰呈淡蓝色,升腾之际化作光点,飞向南方海域。
据说,在某些晴朗的夜晚,南海渔民能看到海面上浮现出一座虚影城市,城墙由白花编织而成,城门敞开,里面人影穿梭,笑语依稀可闻。若有船只靠近,便会听见广播般的声音从海底传来,温和而清晰:
>“欢迎来到海底城。这里是所有被温柔对待过的灵魂栖息之所。
>你若思念谁,请放心,他们都知道。”
又五年,云南边境那位老妇寿终正寝,享年九十八岁。下葬当日,坟头再次开出一朵赎魂棠,花瓣背面写着:
>“路已亮,我来接你。”
家人恸哭相拥,却无人感到悲伤。当晚,有人看见两道光影携手升空,融入星辰之间。
再后来,有个小女孩在书院后山迷了路。天黑雨急,她躲在棠树洞里瑟瑟发抖。忽然,一阵药香袭来,一个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别怕,姐姐陪你。”
她抬头,见一位白衣女子蹲在面前,手里撑着一把油纸伞,伞面绘着小小一朵棠花。女子为她擦干眼泪,牵她走出树林,送到书院门口,转身欲去。
小女孩急忙喊住她:“姐姐,你叫什么名字?”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