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集(2 / 3)
?”
张仪挑眉,目光转向公仲朋,“相邦所言,可是真的?据臣所知,楚国承诺的粮草,至今未到新郑。
反而,楚国的使者昨日还在向贵国索要铁矿,说是要铸造兵器,以备‘共抗秦国’之需。
不知此事,相邦如何解释?”
公仲朋脸色白,一时语塞。
韩宣惠王的眉头也皱得更紧了——此事确是实情,楚国的粮草迟迟不到,却一味索要铁矿,他心中早已不满,只是碍于联盟,不便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仪见韩宣惠王神色松动,继续说道:“大王,楚国向来是‘利字当头’。
当年,魏国与楚国结盟,共同对抗齐国,结果魏国被齐国击败,楚国却坐视不理,反而趁机攻占了魏国的两座城池。
此事,大王不会忘了吧?”
韩宣惠王沉默不语。
他当然记得这件事,楚国的反复无常,他早有耳闻,只是如今韩国弱小,不得不依靠楚国对抗秦国。
“若大王与楚国结盟,对抗秦国,”
张仪的声音陡然提高,语气中带着一丝严厉,“秦国一旦举兵伐韩,楚国真的会出兵相助吗?楚国与韩国相距千里,等楚军赶到新郑,恐怕韩国早已被秦军攻破。
到那时,楚国不仅不会悲伤,反而会趁机攻占韩国的土地,将韩国纳入自己的版图。
大王,这难道是您想看到的结果吗?”
韩宣惠王的身体微微颤抖,张仪的话如同一把尖刀,刺破了他心中最后的侥幸。
他看向暴鸢,想从这位上将军口中得到一丝安慰,却见暴鸢低头不语——暴鸢也知道,以韩国的兵力,根本无法抵挡秦军的进攻,而楚国的援助,更是遥遥无期。
“那秦相的意思,是让我国投靠秦国?”
韩宣惠王的语气缓和了许多,带着一丝试探。
张仪见状,语气也软了下来:“大王,‘投靠’二字,言重了。
秦国与韩国,本无深仇大恨,若能结盟,便是互利共赢。
秦国可以为韩国提供蜀地的粮米,解贵国的燃眉之急;还可以为韩国提供精良的铁器,助贵国打造兵器,加强城防。
日后,若有其他国家侵犯韩国,秦国必出兵相助,保韩国平安。”
说着,张仪示意随从将秦国的国书呈给韩宣惠王:“这是我国大王的承诺,国书上写得清清楚楚。
秦国愿与韩国结为‘兄弟之邦’,互不侵犯,互通有无。
大王若不信,可派人随臣回咸阳,查看我国的粮仓和铁工坊,便知臣所言非虚。”
韩宣惠王接过国书,手指微微颤抖地翻开。
国书上的字迹工整有力,每一条承诺都写得明明白白——秦国每年援助韩国粮米十万石,铁器两百具;若韩国遭遇外敌,秦军将在十日之内出兵相助。
这些条件,远比楚国的空头支票诱人得多。
“可是,”
韩宣惠王还是有些犹豫,“我国刚与楚国结盟,若突然背弃盟约,楚国必会报复。
到那时,秦国若不及时援助,韩国该如何是好?”
“大王放心。”
张仪语气坚定,“楚国若敢报复韩国,秦国必不会坐视不管。
臣可以向大王保证,只要韩国与秦国结盟,秦国的军队会驻守在秦韩边境,一旦楚军来犯,秦军会第一时间出击,将其击退。
而且,楚国如今正与齐国在淮水一带争夺地盘,根本无力分兵攻打韩国。
大王若此时与秦国结盟,正是最好的时机。”
殿内一片寂静,大臣们面面相觑,都在权衡利弊。
公仲朋张了张嘴,想再说些什么,却被韩宣惠王抬手制止了。
韩宣惠王站起身,走到张仪面前,深深吸了一口气:“秦相所言,句句在理。
韩国若与楚国结盟,不过是饮鸩止渴;若与秦国结盟,才能求得一线生机。
孤决定,即日起,韩国与楚国断绝盟约,与秦国结为盟友!”
话音刚落,殿内一片哗然。
暴鸢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公仲朋则叹了口气,低下了头——他知道,韩宣惠王的决定,是目前韩国最好的选择。
张仪脸上露出笑容,躬身行礼:“大王英明!
秦国必会遵守承诺,与韩国携手共进。
从今往后,秦韩两国,唇齿相依,共创霸业!”
韩宣惠王扶起张仪,语气诚恳:“多谢秦相指点迷津。
孤已命人备好宴席,还望秦相赏脸,与孤共饮一杯,庆祝秦韩结盟。”
宴席上,韩宣惠王频频向张仪敬酒,气氛十分融洽。
张仪趁机提出,希望韩国能允许秦国在新郑设立使馆,以便两国更好地沟通。
韩宣惠王欣然同意,还决定派公仲朋作为使者,随张仪回咸阳,与秦惠文王签订正式的盟约。
三日后,张仪带着公仲朋,踏上了返回咸阳的路途。
车队离开新郑时,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