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集 魏国求援(3 / 4)

加入书签

揖:“张相邦,秦王的大恩大德,魏国永世不忘。

等粮食运到魏国,我王定会亲自上书,感谢秦王的援手之恩。”

“陈大夫不必多礼,”

张仪扶起他,语气诚恳,“秦魏两国,虽有过恩怨,但都是中原列国,如今魏国遭难,秦国岂能坐视不理?只要魏国记得这份情,以后秦魏两国互帮互助,共同展,就是最好的回报。”

陈轸连连点头,心里早已把之前对秦国的敌意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知道,这次秦国借粮,不仅救了魏国的百姓,也救了魏国的朝堂,若是没有这些粮食,魏国恐怕真的要亡国了。

粮食运输的队伍从咸阳出,沿着渭水顺流而下,再转入黄河,向魏国大梁驶去。

一路上,百姓们看到长长的粮车队伍,都好奇地围过来,当得知是秦国借给魏国的粮食时,纷纷感叹:“秦国真是仁义啊!”

“魏国有救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消息传到大梁,魏襄王嬴嗣亲自带着文武大臣,在城外的黄河渡口等候。

当第一辆粮车驶到渡口时,嬴嗣快步上前,抚摸着麻袋里饱满的谷子,眼眶都红了。

他转身对身边的大臣们说:“秦国此举,是救了魏国啊!

以后谁再敢说与秦国为敌,寡人第一个不饶他!”

粮食很快被分到了各个郡县,流民们拿到粮食,纷纷跪地磕头,感谢秦国的救命之恩。

河东郡的太守在给魏王的奏报里写道:“百姓得粮后,皆曰‘秦之恩,不敢忘’,如今境内流民皆归乡耕作,人心安定,再无民变之虞。”

惠施站在魏王身边,看着百姓们欢天喜地地领取粮食,心里感慨万千。

他之前还担心秦国借粮会有附加条件,如今看来,张仪的谋略比他想的还要深远——秦国用十万石粮食,换来了魏国的民心,也换来了魏国对秦国的依附,这比打赢一场战争还要划算。

四、破盟

就在魏国百姓忙着耕种、恢复生产的时候,齐国和楚国的使者同时来到了大梁。

他们是来拉拢魏国的,想让魏国加入合纵联盟,一起对抗秦国。

齐国使者带着齐王的国书,对魏襄王说:“大王,秦国素来野心勃勃,此次借粮给魏国,不过是想收买人心,等他们站稳了脚跟,定会再次攻打魏国。

如今齐国愿意与魏国结盟,不仅能借给魏国五万石粮食,还能出兵帮助魏国抵御秦国,只要魏国肯加入合纵。”

楚国使者也不甘示弱,承诺只要魏国加入合纵,楚国愿意割让淮北三城给魏国,还会派十万大军驻守魏国边境,确保魏国的安全。

魏襄王拿着两国的国书,心里却没有丝毫动摇。

他想起秦国借粮时的慷慨,想起百姓们对秦国的感激,想起张仪说的“秦魏互帮互助”

,若是此时加入合纵,不仅会得罪秦国,还会辜负秦国的救命之恩,更会让百姓们失望。

“两位使者,”

魏襄王放下国书,语气坚定地说,“多谢齐、楚两国的好意,不过魏国如今只想恢复生产,不想参与列国纷争。

秦国在魏国危难之际伸出援手,这份恩情,魏国不敢忘。

以后魏国不会与任何国家结盟对抗秦国,还请两位使者回去转告贵国大王。”

齐国使者愣住了,他没想到魏国竟然会拒绝齐国的好意,毕竟去年魏国还主动求齐国出兵相助。

“大王,您可要想清楚啊!

秦国是虎狼之国,今日借粮给您,明日就可能来攻打您!”

“使者不必多言,”

魏襄王摆了摆手,“寡人已经决定了。

若是齐国真的为魏国着想,就请不要再提合纵之事,以免伤了两国的和气。”

楚国使者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惠施拉到了一边。

惠施低声说:“使者,如今魏国百姓都感念秦国的恩情,若是魏王答应加入合纵,百姓们定会反对,到时候朝堂动荡,对谁都没好处。

你们还是回去吧,以后再说合纵的事。”

齐、楚两国的使者见魏国态度坚决,只好悻悻地离开了大梁。

他们不知道,魏国的转变,全是因为秦国的十万石粮食。

消息传到咸阳,秦惠文王嬴驷哈哈大笑,对张仪说:“张仪,你果然没让寡人失望!

十万石粮食,就破了齐、楚的合纵,还让魏国对我们感恩戴德,这买卖做得值!”

张仪躬身道:“大王过奖了。

这不过是第一步,以后我们还要继续拉拢魏国,让他们成为秦国东进的助力。

等魏国彻底依附秦国,再对付齐、楚,就容易多了。”

甘龙和杜挚站在一旁,脸上满是羞愧。

他们之前反对借粮,认为是养虎为患,如今看来,张仪的谋略远在他们之上,借粮不仅没有养虎为患,反而为秦国争取了一个盟友,瓦解了列国的合纵,这才是真正的长远之策。

嬴驷看着张仪,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