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集 魏国求援(2 / 4)

加入书签

的“连横”

之术。

“大王,臣以为不可借!”

甘龙的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魏国与我秦国世代为敌,河西之战、少梁之战,哪次不是魏国先挑起的?去年他们还派兵袭扰我边境,如今遭了灾,就来求我们借粮,这是把我们秦国当傻子耍!

再说,十万石粮食可不是小数目,那是关中百姓辛苦种出来的,怎能轻易借给仇敌?”

“甘大夫说得对!”

另一位老世族杜挚附和道,“臣听说,魏国去年还和齐国、楚国暗中勾结,想合纵抗秦。

如今他们求粮,说不定是缓兵之计,等熬过了大旱,又会联合列国来打我们。

大王,万万不可借粮啊!”

殿内的老世族们纷纷点头,附和甘龙和杜挚的说法。

他们大多是旧贵族,祖上曾与魏国交战,对魏国有很深的敌意,如今见魏国落难,自然不愿伸出援手。

嬴驷没有说话,只是看向站在一侧的张仪。

张仪是秦国的相邦,自从三年前被嬴驷任命为相后,一直推行“连横”

之术,主张拉拢列国,瓦解合纵,为秦国东进铺路。

此刻,张仪正垂着眼,似乎在思考,听到嬴驷的目光,他缓缓抬起头,拱手道:“大王,臣以为,甘大夫和杜大夫所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借粮给魏国,不仅要借,还要多借,要让魏国感恩戴德,这才是对秦国有利的事。”

“张仪,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甘龙立刻反驳,“魏国是我们的仇敌,借粮给他们,岂不是养虎为患?”

“甘大夫,”

张仪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却带着说服力,“魏国如今是什么处境?大旱三月,粮食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朝堂上下人心惶惶。

这时候,他们就像快渴死的人,我们递过去一碗水,他们会记我们一辈子;若是我们见死不救,他们就会投靠齐、楚,哪怕是割地、称臣,也要换得粮食,到时候,齐、楚得了魏国的好处,就会更坚定地合纵抗秦,那才是真正的养虎为患。”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说,我们借粮给魏国,不是白借。

他们以河东赋税为抵押,河东是魏国的富庶之地,每年的赋税可不少,我们不仅能收回粮食,还能赚一笔。

更重要的是,魏国得了我们的粮食,就会欠我们一个人情,以后齐、楚再想拉他们合纵抗秦,他们就会犹豫——毕竟,谁会跟救了自己性命的国家为敌呢?这样一来,我们既缓解了魏国的危机,又破坏了他们与齐、楚的联盟,岂不是一举两得?”

“可十万石粮食……”

杜挚还是不放心,“万一秦国自己遭了灾,怎么办?”

“杜大夫放心,”

张仪看向嬴驷,语气笃定,“秦国自商君变法以来,兴修都江堰、郑国渠,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每年的粮食产量翻了几番。

据臣所知,如今我们的粮仓,光是栎阳仓、咸阳仓的存粮,就足够秦国百姓吃五年,借十万石给魏国,不过是九牛一毛,绝不会影响秦国的民生。”

嬴驷听着张仪的话,手指轻轻敲击着王座的扶手。

他知道张仪的谋略一向深远,之前张仪出使魏国,说服魏王与秦国结盟,就为秦国争取了不少利益。

如今张仪提出借粮,看似是帮助魏国,实则是为秦国瓦解合纵,这正是他想要的——秦国要东进,先要打破列国的合纵联盟,让他们一个个依附秦国。

“好,”

嬴驷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张仪所言极是。

寡人决定,借给魏国十万石粮食,不仅如此,还要派民夫协助魏国运输,让魏国百姓尽快拿到粮食。”

甘龙和杜挚还想反驳,却被嬴驷的目光制止了。

嬴驷看向张仪:“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务必让魏国知道,秦国的好意,也让他们知道,与秦国为友,比与秦国为敌,好处多得多。”

张仪躬身应道:“臣遵旨。

定不辱使命。”

三、粮路

魏国使者陈轸接到秦国同意借粮的消息时,正在咸阳的驿馆里坐立不安。

他来秦国之前,做好了被羞辱、被拒绝的准备,甚至准备好了割让更多土地的方案,却没想到秦国不仅同意借粮,还愿意派民夫协助运输。

当他跟着张仪来到咸阳仓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巨大的粮仓连绵不绝,仓门敞开着,里面堆满了金黄的谷子,散着淡淡的米香。

民夫们排成队,用麻袋将谷子装满,再扛上马车,马车一辆接一辆,在仓外排起了长龙,一眼望不到头。

“陈大夫,”

张仪站在粮仓前,笑着对陈轸说,“这十万石粮食,都是今年的新谷,颗粒饱满,口感也好。

我们已经安排了五百辆马车,一千名民夫,会沿着渭水、黄河,一直把粮食送到魏国的大梁城,确保粮食不会有任何损耗。”

陈轸激动得声音都在颤,他对着张仪深深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