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集 新军列阵(2 / 3)

加入书签

步声像惊雷滚过大地。

紧接着,步兵方阵缓缓移动,长戟如林,黑甲如浪,朝着河西方向推进。

蒙恬与王翦跟在队伍末尾,随着人流一步步向前,脚下的土地被前人的脚步踩得坚实,渭水的波光渐渐远了,前方的官道尘土飞扬,却透着希望的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队伍走了半个时辰,太阳升得高了些,风里的寒意淡了。

蒙恬瞥见身旁的王翦在偷偷调整弩机,便凑过去低声问:“紧张?”

王翦红了脸,却梗着脖子道:“谁紧张?我只是怕弩机出问题。”

蒙恬笑了,从怀里摸出块羊皮,递给他:“这是我画的河西地形草图,你看看,知道哪里适合设伏。”

王翦眼睛一亮,连忙接过来,借着天光仔细看——草图上标着汾水浅滩、少梁城侧的密林,还有魏兵可能经过的山道,都是蒙恬听父亲讲河西战事时记下来的。

“小心些,别被伍长看见。”

蒙恬刚说完,伍长周勇便走了过来,粗声粗气地说:“磨磨蹭蹭什么?跟上队伍!”

两人连忙应了声,加快脚步。

周勇看着他们,眼底却藏着些暖意——这两个少年虽年纪小,却比旁人更刻苦,蒙恬每日天不亮就练剑,王翦则抱着弩机琢磨瞄准的诀窍,像极了年轻时渴望建功的自己。

正午时分,队伍在一处山谷歇脚。

炊事兵抬来大桶的粟米粥,还有腌菜和干肉。

士兵们围着桶子,用木碗盛着粥,吃得热气腾腾。

赵虎坐在石头上,把自己碗里的干肉分给旁边的少年兵:“多吃点,到了战场,得有力气砍敌人。”

少年兵感激地接过来,小声说:“赵叔,我要是立了功,就把田分给你半顷。”

赵虎笑了,拍了拍他的头:“傻小子,自己挣的田,留着给你爹娘。”

蒙恬和王翦蹲在溪边,用溪水冰了冰脸,让自己更清醒。

“你说,咱们能立下军功吗?”

王翦咬着干肉,小声问。

蒙恬望着远处的队伍,声音坚定:“能。

只要咱们敢冲、敢打,总能斩下敌人级。”

他摸出腰间的木剑,在石头上轻轻划了道痕,“每斩一个敌人,我就划一道,等划满十道,咱们就升爵了。”

王翦也摸出怀里的木牌,用力点了点头:“我也一样,用弩箭攒军功,咱们一起回家报喜。”

歇脚的时辰到了,商鞅策马走过队伍,见士兵们精神饱满,眼底露出赞许。

他勒马在赵虎身旁停下,问:“将士们可有怨言?”

赵虎连忙起身行礼,大声道:“回商君,兄弟们都盼着早点到河西,杀魏兵,挣军功!”

商鞅点头,又看向不远处的蒙恬和王翦,见两人正凑在一起看草图,便对身旁的将领道:“这两个少年,倒有几分志气。”

将领笑道:“蒙恬是蒙武之子,王翦是猎户出身,都透着股狠劲,说不定能成器。”

队伍再次出时,风里多了些尘土的味道。

远处的地平线上,已能隐约看到起伏的山峦——那是河西的方向。

士兵们不再交头接耳,只埋头赶路,甲片碰撞的声音更整齐了,脚步声也更沉了。

蒙恬攥着剑柄,手心出了汗,却不敢放松;王翦则把弩机抱在怀里,像抱着自己的性命,他想起母亲说的老槐树,仿佛已看到槐树上挂着的红绸在风中飘。

夕阳西下时,队伍抵达一处驿站扎营。

士兵们忙着搭帐篷、埋锅造饭,巡逻兵提着灯笼往来穿梭,警惕地望着四周。

商鞅在中军大帐里铺开地图,与将领们商议行军路线:“明日咱们过汾水,需派一支小队先探浅滩,以防魏人设伏。”

将领们点头称是,其中一人道:“商君,不如让蒙武之子蒙恬和那个猎户出身的王翦去?这两个少年熟悉地形,又有胆识。”

商鞅想了想,点头:“好,让他们带五十人,明日清晨出,务必摸清浅滩情况。”

帐外,蒙恬和王翦正帮着炊事兵烧火,听见帐内传来自己的名字,连忙竖起耳朵。

待将领出来传话,让他们明日领人探浅滩,两人激动得差点打翻手里的柴火。

“咱们能立头功了!”

王翦压低声音,眼里闪着光。

蒙恬却冷静些:“小心为上,魏人说不定在浅滩设了陷阱。”

他从怀里摸出那张草图,借着灯笼光仔细看:“浅滩东边有片密林,咱们可以先藏在林里,观察清楚再行动。”

夜深了,营地里的灯火渐渐暗了,只有巡逻兵的灯笼还在晃动。

蒙恬躺在帐篷里,却睡不着,他摸着剑柄,想起父亲说的“行军打仗,需胆大心细”

,默默在心里过了一遍明日的行动计划。

隔壁帐篷里,王翦也没睡,他把弩机拆了又装,检查着每一处零件,确保明日能用得顺手。

远处的渭水还在流淌,像是在为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