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集 音乐盛宴(3 / 3)

加入书签

面传来雄浑的乐声,像是有无数条江河在同时奔涌。

她站在巷口听了片刻,忽然拿起笛子,对着那高墙吹奏起来。

这次她吹的是《无衣》,调子却掺了些《九歌》的婉转,还有几分胡地的苍凉。

墙内的乐声似乎顿了一下,随即有编钟的声音轻轻应和。

阿竹笑了,踮起脚尖往高墙里望了一眼,只看见一角飞檐在晨雾里若隐若现,檐角的铜铃随着乐声轻轻摇晃,像是在为这跨越了宫墙的合奏打着节拍。

祈年大典那天,咸阳城的乐声飘得格外远。

祭坛上,郑姬的歌声与编钟、胡鼓、羌笛交织在一起,《九歌》的古雅里透着秦地的雄浑;祭坛下,各国使臣听得入神,连最挑剔的齐地学士也忍不住点头——他们听出了自己故乡的调子,却又觉得比故乡的更有气魄。

大典结束后,嬴政在章台宫设宴。

酒过三巡,他让各国使臣都带来自己的乐师,在殿中轮流献艺。

赵地的瑟、燕地的筑、齐地的竽、蜀地的巴乌……乐声此起彼伏,最后竟汇成一曲浑然天成的合奏。

嬴政端着酒爵起身,望着殿中起舞的各国乐师,忽然朗声道:“今日这乐声,就叫《大秦统》如何?”

使臣们纷纷起身喝彩时,阿竹正在宫外的广场上摆摊。

她的笛子前围了不少人,有秦地的百姓,也有西域的商人,还有几个南楚来的学子。

阿竹笑着拿起笛子,先吹了段《秦风》,又转成《楚辞》的调子,最后竟用一支笛子吹出了编钟、胡鼓、琵琶的声效,引得众人阵阵叫好。

“这曲子叫什么?”

穿赵地锦袍的公子哥又来捧场,这次他身边多了个穿齐服的女子,两人听得眼睛亮。

阿竹想了想,从怀里掏出块木炭,在地上写下三个字:“天下乐。”

夕阳西下时,阿竹背着钱袋往家走。

路过渭水码头,看见老周的船正泊在岸边,几个纤夫聚在船头,用楚地的号子唱着秦地的歌谣,旁边还有个胡商在用铃鼓伴奏。

河水哗哗地流着,像是在为他们打着节拍,那声音顺着水流漂向远方,漂向函谷关,漂向临淄,漂向郢都,漂向那些还没见过咸阳城的土地。

阿竹忽然停下脚步,拿出笛子吹了起来。

这次她吹的是《天下乐》,调子时而像渭水奔涌,时而像楚江婉转,时而像胡地的长风掠过草原。

笛声穿过暮色,与船头的号子、岸边的驼铃、远处宫墙里传来的编钟声融在一起,在咸阳城的上空久久回荡。

夜色渐浓,家家户户的灯盏次第亮起,像是撒在人间的星辰。

而那无处不在的乐声,就像一条看不见的丝线,把这些星辰串了起来,串成了一幅名为“大秦”

的璀璨画卷。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