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玺钩(2 / 4)

加入书签

p>直到沙波若的身影,再次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殿内。

“殿下,”沙波若的声音不带丝毫感情,呈上一份卷宗,“白鹭寺调阅内库绝密档,核查李淳风事。记录明确:杨玄感兵败洛阳时,其麾下首席谋士李淳风,确于乱军中死于流矢,尸身由旧部收敛,暂厝于北邙山乱葬岗,未有正式安葬记录。”

阿布眼中寒光一闪。

北邙乱葬岗?那就是死不见尸,葬无定所!

“另,”沙波若继续汇报,语气毫无波澜,“核查近半年所有过关文牒存档。发现约三月前,有一支来自洛阳的‘迁葬’队伍,共计二十七人,声称奉内侍省含糊指令,迁葬一批前朝罪臣遗骸离京,目的地标注为河东太原郡。文书齐全,印鉴无误。然,洛阳县丞副署存档的文牒副本边缘,有一处极小注脚,乃经办小吏无意所书:‘柩轻异乎常,疑为空棺,然上命勿究’。”

空棺?迁葬?三个月前?正是李渊于太原紧锣密鼓筹备起兵之时!

一个冰冷的推论在阿布脑中迅速成形:鬼谷道早已暗中行动,挖掘了李淳风可能存在的埋骨处,以空棺掩人耳目。

而真正的李淳风——无论其当时是死是活——都极可能被鬼谷道以某种匪夷所思的手段控制,并送到了急需高级谋士的李渊身边!

这一切,绝非巧合,而是一个极其精密、歹毒且长远的布局,旨在关键节点上,为李渊这把野火注入诡异的智慧,助其更快地烧向长安,搅乱整个天下!

这不是操纵时空,而是对人心、时局、乃至生死界限的极致利用与玩弄!

鬼谷道之可怕,远超寻常军事谋略。

“盯死李渊军中那个‘李淳风’!”

阿布的声音冷得掉冰渣,“其一言一行,每日所献之策,接触之人,一字不漏,飞鸽传回!另,彻查那支迁葬队伍的所有人,掘地三尺,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诺!”

沙波若领命,身影悄然隐去。

河东,李渊军中军大帐。

气氛,略显沉闷。

蒲津渡久攻不下,伤亡不小,窦建德已是焦躁不已,李密逡巡不前,刘武周等拖拉其后隔岸观火,联军看似庞大,实则内部裂痕渐显。

“诸位,杨子灿凭黄河天险,深沟高垒,意在疲我军心锐气,如之奈何?”

李渊抚额,面露忧色。

众将议论纷纷,或主张继续强攻,或建议绕道他处,莫衷一是。

此时,坐在角落阴影中的那位青袍文士,李淳风,缓缓睁开微闭的双目,声音平和却自带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唐公勿忧。杨子灿欲行坚壁清野,疲兵耗粮之策,其计虽老,却切中要害。然,天险虽固,必有疏漏之处。”

众人目光瞬间聚焦于他。

“李师又有妙计?”

李渊精神一振,忙问道。

裴寂、刘文静、武士彟等谋臣,都盯着这位神秘的相士的一举一动。

他一来,显然有成为首席谋士的巨大可能,因为不知为何唐公李渊对其一见如故、万分器重和信任。

只见李淳风潇洒起身,风度翩翩地走至地图前,枯瘦的手指精准地点在一处:

“黄河天堑,非止蒲津一途。可遣一员上将,率精锐铁骑,溯河北上,昼夜兼程,直扑此处——龙门山禹门口!此处古为黄河通道,山势虽险,然水流相对平缓,沿岸有小径可循,隋军布防必然松懈。可趁夜色掩护,寻当地善泮者引导,偷渡而过!”

“一旦成功抢占西岸滩头,大军便可由此源源不断渡过黄河,直插冯翊、韩城腹地!届时,潼关与蒲津渡之间的联系将被一刀斩断!杨子灿的黄河防线,顷刻间腹背受敌,首尾难顾,必破无疑!”

此计一出,满帐皆惊!

龙门山地势险要,行军极其困难!

但,也正因如此,确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招!

若成功,整个战局将瞬间逆转!

李渊愣了半响,眼中猛然爆发出狂喜的精光,猛地一拍案几:

“妙!真乃神鬼莫测之机!就依李师之言!”

他目光扫过帐中诸将,最终落在次子李世民身上,“二郎!此重任,非你莫属!予你精骑五千,不,八千!即刻北上,星夜兼程,奇袭龙门!务必成功!”

“孩儿领命!”

李世民慨然出列,年轻的脸庞上充满了自信与战意。

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位兄弟,眼睛中难掩失落之意。

但实话实说,打这种出奇弄险的仗,李老二的确高出哥弟二人无数倍,这和能力无关,只和性格紧密相连!!!

李淳风微微颔首,垂下眼睑,掩去眸底深处一抹难以察觉的幽光。

搅动风云,催发雷暴,正是鬼谷“惊蛰”所需之势。

终南山深处,一处飞瀑之后隐匿的古老洞府。

此地并非寻常道观,而是一处近乎天然、经人力稍加修葺的秘洞,入口为水帘遮蔽,内里却别有乾坤。

数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