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九、(2 / 4)

加入书签

你是对的,你是好的,你是幸福的。”林泽冷冷道,“但它不会让你问:我为什么必须这么‘好’?”

    会议最终决议:发动“破镜行动”。

    第一,公开揭露“悦忆剂”与“认知校正技术”的真实机制,以《试错录》第六卷为核心载体,附医学证据、服用者脑部影像及心理追踪记录;

    第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反驯化驿站”,为逃离美化城市的民众提供庇护,并协助他们恢复真实记忆;

    第三,发起“裸述运动”??鼓励人们在无修饰、无引导、无观众期待的前提下,纯粹讲述一段经历,无论多琐碎、多矛盾、多不堪。

    “我们要做的,不是对抗一种药。”林泽最后说,“是要夺回‘定义自我’的权利。”

    行动迅速展开。

    《试错录》第六卷以手抄本形式秘密流传,其中一篇《论幸福的暴政》写道:“当快乐成为义务,微笑成为纪律,那么最深的奴役便已完成。因为真正的自由,始于有权不快乐。”

    反驯化驿站在山野、废庙、废弃矿洞中悄然建立。第一批逃出归梦城的居民抵达桃树坡时,神情恍惚,说话带着程式化的赞美词汇,甚至对饥饿都说“感谢身体提醒我节制”。容真带领医者团队用古法针灸结合冥想疗法,一点点唤醒他们的情绪感知能力。有个年轻女子花了整整七天,才第一次哭出来??因为她终于想起了妹妹死时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

    而“裸述运动”则引发了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起初,人们仍习惯性地美化或戏剧化自己的故事。但在规定“不得使用修辞、不得总结意义、不得迎合听众反应”的前提下,讲述逐渐变得笨拙而诚实。

    一位老兵坐在忆廊石阶上,磕磕巴巴地说:“那天打仗……我不是英雄。我尿裤子了。我想逃跑,可腿动不了。我看着战友倒下,脑子里想的是我妈给我煮的面条。”说完他就哭了,不是因为英勇,而是因为终于说了真话。

    一个曾参与美化工程的心理师自首,他说:“我帮三百多人‘治愈’了童年创伤。我把虐待改成‘严父之爱’,把遗弃说成‘独立训练’。我以为我在救人……直到我梦见一个小女孩指着我说:你还记得我是谁吗?”

    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身边那些“完美回忆”。有人发现父亲所谓的“奋斗史”其实充满了欺诈与背叛;有人意识到母亲口中“为你好”的教育方式,实则是情感勒索的代名词;更有甚者,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乐观性格”,不过是长期压抑情绪后形成的麻木假象。

    这一年冬天格外冷。朝廷终于坐不住了。

    一道诏令自京师发出,称“思辨议会蛊惑民心,传播虚无主义,动摇社会安定”,下令取缔所有相关组织,查封《人间证词》与《试错录》,并将林泽等人列为“思想逆犯”。

    军队南下途中,却被百姓拦路。

    不是反抗,而是静坐。

    数千人坐在通往桃树坡的山道上,每人手中举着一支未点燃的蜡烛。他们不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坐着,像一片沉默的森林。领兵将军下令驱散,士兵举矛上前,却见一个老妇人颤巍巍地掏出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我丈夫被衡轨抓走那天,我没哭。现在我想哭,但我已经忘了怎么流泪。”

    将军愣住了。他认得这种纸条??三年前,他也曾在忆廊留下过一张:“我举报同窗,只为保住官职。如今夜夜梦到他瞪着我。”

    队伍停滞了七日。第七夜,将军独自上山,来到醒心台。林泽正在整理即将焚毁的书稿。将军摘下头盔,跪下,说:“请让我留下一本《试错录》。我不想再骗自己了。”

    林泽递给他一本,封面无字,内页却满是血迹斑斑的批注??那是前一位读者留下的。

    军队最终撤回。但朝廷并未罢休。新的手段更加阴险:他们扶持一批“民间学者”,打着“理性反思”的旗号,批评林泽等人“煽动对立”、“否定进步”、“阻碍社会和谐”。这些言论通过书院讲学、茶馆说书、街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