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混乱阶梯(4 / 5)
; 至于第三者,也不算太少。
而若是,与这些占少数的暴躁同僚们相比,某位弱冠长史的奏折言辞,算是比较温和冷静的了。
不管如何,这些雪花般的奏折涌往洛阳紫微宫的凤阁后,沉寂了几日,开始出现回响。
第三日,每月一次的大朝会上。
梁王卫思行出列,带领四夷酋长,向卫氏女帝请愿,上刻百官和万邦首领之名,并请女帝亲自题写匾额“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女帝制可,当即任命魏王卫继嗣为督作使,掌督工程建设。
有朝臣、御史出列,激昂反对。
旋即,一场激烈争辩发生在朝堂之上……
正午。
朝会,散去。
结局水落石出。
大周颂德中枢与四方佛像照旧修建,任魏王卫继嗣为督作使,任浔阳王离闲、端王卫攸献等四位亲王,为四方佛像督造使。
同时,罢黜吏部天官季乾易为首的一批朝臣。
四位殿中侍御史、三位朝臣廷杖三十,或贬谪岭南,或流辽东。
由夏官、梁王卫思行,兼任吏部天官。
朝会后,有宫女观见,女帝面不虞,乘驾回上阳宫。
当日,夜,御书房,帝批奏折,龙颜愠怒,下诏吏部。
贬眉州刺史李正炎为饶州司马、
侍御史魏少奇降职为黟县令、
给事中杜书清降职为龙城丞、
长安主簿王俊之降职为江州博士……
吏部连夜发布公文,一夜之间,二十余位地方或中央官员或免官,或降职。
翌日,当朝右宰相狄夫子,上书告老,乞骸骨。
女帝驳。
夫子再乞。
又驳……
君臣二人,接连驳回七次。
直至女帝严肃下旨,特例批假,准许国老修养一旬再返,为国尽忠。
旋即,女帝数日未再上朝。
期间,不再有官员罢免的旨意。
洛阳朝堂,风波稍息。
不过随后,在当朝女帝有意无意的默许下,卫氏双王采用了一种很取巧聪明的方式,减少阻力。
魏王卫继嗣并没有一上任,立马全力推行大周颂德中枢的建造,而是分成一小步一小步的步骤,逐一推行。
解决完一步“人与事”,再解决下一步……最后彻底整合了负责营造的工部。
梁王卫思行亦是如此……
一个月后,督作使魏王卫继嗣,联合工部,开始在洛阳城选址,建造中枢。
一旬间,梁王卫思行掌管的天官,频繁下发公文。
又一波地方长官的大换血开始。
任何公开违抗或懈怠“颂德铜”筹集的地方长官,悉数罢免或调职,由相应副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