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财务类目(1 / 2)

加入书签

殿内气氛一时微妙起来,宗室王公们垂首敛目,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内阁首辅张廷玉见状,忙上前一步,躬身打破沉默。

“皇上以万乘之尊自减膳食,为宗室、为社稷垂范,臣等身为朝臣,岂能置身事外?”

张廷玉花白的胡须随着话语轻轻颤动,语气恳切而坚定。

“臣恳请皇上恩准,自本月起,臣将自降俸禄五成,府中一应宴饮尽数停办,衣食用度皆从简而行。

既为国库节流,也为百官立个清廉的样子!”

“臣附议!”苏琦捧着账册紧随其后,声音沉稳,“臣管着户部,更该以身作则,愿自降俸禄五成,裁减府中冗员,省下的银钱虽微薄,也算为填补亏空尽一份力!”

“臣等亦愿效仿!自降俸禄,简省用度,为新政分忧!”鄂弥达、刘统勋、马齐等百官纷纷躬身附和,声音虽不如先前齐整,却透着真切的表态,瞬间将方才宗室那边的滞涩气氛冲淡了几分。

弘历看着阶下躬身的百官,眼中先掠过一丝动容,随即抬手虚按,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诸卿的心意,朕领了,也心下感动。但此事,朕不能准。”

弘历目光扫过张廷玉、苏琦等人,语气郑重。

“你们皆是朝廷重臣,是大清运转的梁柱。

张首辅掌内阁,每日批览的奏章堆积如山,若因俸禄减损分心算计家用,耽误了军国要务,便是朕的失察。

苏琦管着国库收支,一厘一毫都关乎国计民生,若手头拮据让下属钻了空子,反违了‘廉政’的初衷。”

“新政要推行,官道要修、水利要兴、学堂要办,桩桩件件都离不得你们尽心竭力。”

弘历往前倾了倾身,指尖轻轻点了点御案,“俸禄是朝廷给你们的体面,更是让你们安心任事的根本。

朕要的不是诸位‘苦行僧’似的节流,是要你们守住清廉本心,把该办的事办扎实——那才是对国库、对百姓最大的负责。”

弘历顿了顿,语气添了几分期许:“待他日审计厘清旧账、反贪肃清蛀虫、海贸与实业的收益充盈国库。

到那时,咱们君臣一道,看着百姓富足、国本固若金汤。

那才是朕想看到的‘君臣相得’,才是对得起这大清的江山社稷!”

“皇上圣明!臣等必当鞠躬尽瘁,不负圣望!”

百官齐齐躬身,声音里没了先前的惶恐,多了几分沉甸甸的敬服。

弘历抬手示意百官平身,语气一扫先前的沉肃,添了几分暖意。

“方才论及节流与廉政,是为守好新政根基。

此刻,亦该论功行赏,为勤勉任事者正名。”

弘历目光缓缓扫过殿中,朗声道:“过去一年,新政持续推行,诸多事务繁杂,幸有诸位臣工各司其职、尽心竭力。

张廷玉总领内阁,厘定政务条例,推行有序、章法井然,赏赐黄金五千两。顾廷仪主持礼部,牵头与西洋诸国交涉,终缔平等互利之贸易条约,赏赐黄金三千两。苏琦主理户部,精研财税调度,为国库增收良多,赏赐黄金三千两……”

弘历每念及一人,便稍作停顿,目光与之相对,满是赞许。

受赏官员纷纷躬身谢恩,先前因“减禄”绷紧的空气彻底消散,殿中回荡的谢恩声里,满是振奋与期待。

待封赏毕,弘历朗声道:“新政之路虽有坎坷,但有诸卿同心,何愁不成?

今日朝会就到这里,各部门按议决之事推进,若有疑难,随时奏报。”

“臣等遵旨!”百官齐齐躬身,待弘历起身离座,方有序退出大殿。

弘历返回养心殿时,苏琦已捧账册候在殿外。

李玉掀帘,弘历坐进暖阁罗汉床,指了指对面杌子。

“坐吧,内务府的账,你细细说来。”

苏琦谢座后汇报:“皇上,过去一年内务府收入可观。

皇家一号旗下御酿、中华香烟创收3800万银元,中华医药公司天花疫苗出口获利800万银元,中华银行、交通银行分红合计1100万银元,各地贪腐抄家得银1000万银元,杂项收入300万银元,全年共进账7000万银元。”

苏琦顿了顿补充:“支出方面,由于人员扩充与俸禄增长,特勤局与国安局支出增长至900万银元,整编新军,采购新式火枪火炮2000万银元。

18座中华公共图书馆建造支出2500万银元,工部研制经费500万银元。

人口普查支出300万银元,南洋特别经费400万银元,教育专项经费100万银元,内务府日常开销100万银元,其他杂项100万银元,全年总支出6900万银元。”

最后,苏琦道:“去年内务府结余6000万银元,叠加今年收支相抵,现计结余6100万银元。”

弘历指尖轻叩御案,听罢汇报,嘴角噙起一抹浅淡却明晰的笑意,缓缓颔首:“由亏转盈,步步扎实,朕心甚慰。”

苏琦连忙躬身垂首,语气恭敬又带着几分恳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