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粮价保底(1 / 2)

加入书签

“自今年起,实施‘粮价保底’之策。

由户部会同各省市场监督局,按各地粮产成本、往年市价,设定粮食最低收购价。

粮商收购农户粮食,皆不得低于此价。若市价跌破底线,由国库出银,按保底价收购余粮,存于常平仓。”

“如此一来,”弘历语气从容,眼中透着胸有成竹的光,“农户种粮有利可图,自然不会轻易撂荒。

粮源既有国内自产保底,又有南洋进口补充,粮价可稳,国本可固,海贸之利亦能尽取。”

殿内瞬间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低低的惊叹。

苏琦眼中闪过赞许,握着账册的手微微松开,皇上这一招,既未否定新政海贸,又解了农本之忧,远比他一味辩驳更显高明。

赵启铭张了张嘴,想再说些什么,却见身旁的吴尊义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终究垂首不语。

连内阁首辅张廷玉也缓缓舒展了眉头,望向御座的目光中,添了几分敬佩,随即躬身拱手。

“皇上此策,兼顾利弊,思虑周全,实乃万民之福!!”

殿中百官齐齐躬身,声音整齐划一,回荡在巍峨的大殿之中。

弘历嘴角噙着笑意,指尖却轻轻叩了叩龙椅扶手,待殿内稍静,开口道。

“诸卿方才赞新政之效,叹国库之实,却忘了苏卿奏报里那5500万的收支差额。”

弘历的声音不高,却如沉钟般撞在每个人心上,“过往一年收入诚然可观,可支出更甚,若年年如此超支,纵有金山银山,也有坐吃山空之日,久则财政崩溃,新政成果亦将付诸东流!”

弘历目光扫过阶下,在工部、户部官员身上稍作停留,语气添了几分锐利。

“尤其工程建设,动辄数千万银元投入,官道水利、保育院、会馆……桩桩件件皆是民生要举,可这般巨大的开支,最易成贪腐温床。

榆林贪腐案就在眼前,一群蛀虫竟在官道修缮中偷工减料,此等事,朕不想再看见第二次!”

“还望诸爱卿洁身自好,不仅自身需守得住底线,更要管束好衙署上下官员。”

弘历的声音陡然转厉,龙椅上的玄色身影透着威严。

“今年,朕的目光会牢牢锁在‘廉政’二字上!反贪局亦会明察暗访。

若是有人敢顶风作案,贪墨国帑、鱼肉百姓,休怪朕不念旧情!”

话音落时,殿内静得落针可闻,方才还因“粮价保底”之策面露轻松的赵启铭、吴尊义等人,此刻额角已渗出细汗,忙不迭躬身应和。

唯有审计局马齐,身姿挺得笔直,从队列中稳步上前,沉声道。

“皇上明鉴!臣愿请旨,审计局即刻牵头核查去年各项工程开支明细,不管是官道水利,还是保育院、会馆,每一笔都要查得明明白白!

但凡账目不清、款项不明的,一律移交反贪局彻查,绝不让贪腐之徒有可乘之机!”

“臣等附议!”张廷玉亦躬身出列,花白的胡须因肃然微微颤动,“皇上警示切中要害,臣身为首辅,愿以身作则,严管内阁及各部衙署,若有下属失察贪腐,臣甘当连带责任!”

百官见状,纷纷齐齐跪地,声音带着敬畏与惶恐。

“臣等遵旨!必洁身自好,管束属官,绝不敢贪墨妄为,辜负皇上信任!”

弘历看着阶下伏跪的身影,指尖的叩击声渐渐停了。

弘历缓了缓语气,却仍带着余威:“起来吧。朕言明此事,非为苛责,实为护新政、安社稷。

若诸卿能同心同德,既兴实业、又守清廉,何愁国不富、民不强?”

“臣等必不负皇上厚望!”

殿内的肃穆尚未散尽,空气里还凝着“廉政”二字的沉肃,郑亲王福存的身影从宗室队列中缓缓移出。

虽须发斑白,脊背却挺得笔直,躬身时动作沉稳,带着宗室勋贵特有的持重。

“启禀皇上,”福存的声音不高,却恰好穿透殿内的静,“臣有一事,关乎祖宗规制与皇家体面,虽涉用度,却不敢因‘节流’二字缄口。”

弘历指尖在龙椅扶手上停了停,目光落在他身上,语气平淡。

“郑亲王但说无妨。”

“谢皇上。”福存垂首,语气里掺着几分切实的忧虑。

“臣去年秋往盛京祭扫祖陵,见福陵明楼的绿琉璃瓦碎了三块,檐角瓦当掉了大半,雨天时殿内竟漏雨,连供桌上的牌位都得用木盆接水。

避暑山庄也好不到哪去,澹泊敬诚殿的梁柱彩绘褪成了浅灰色,门前那对铜狮,底座都生了锈渍,连牵狮的石链子都松了。

上月去圆明园轮值,路过九州清晏,见殿外朱漆剥落得露出了木头底色,西配殿的廊柱,竟有白蚁蛀过的细孔……”

福存说的都是具体去处,没有半分虚言,殿中几位随行的宗室王公,闻言都悄悄点了点头。

福存又道:“祖宗陵寝是根脉,宫苑是皇上理政、待藩属的地方。

如今这般模样,臣每回见了,夜里都睡不安稳,咱宗室子弟,说到底是守着祖宗家业的人,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