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栖凤帮(1 / 2)

加入书签

李仕山走到到窗边,眺望着窗外既熟悉又陌生的安江城景,伸了一个幅度不小的懒腰。

从今天上午启程到现在,可是没有丝毫停歇的连轴转,即使身体很年轻,精神上也是有些疲惫。

在又做了几个伸展动作后,李仕山转身推开那扇“资料室”的门。

里面果然如他所料,布置成了一间简洁的卧室,带独立卫浴,确实是个不受打扰的好地方。

李仕山把两间屋子都转了一圈后,这才坐回办公室宽大的座椅上,目光也重新落回了那份联络员候选名单上。

再次拿起名单,这一次,李仕山看得就更加仔细了。

起初,李仕山的表情还算平静,如同浏览寻常文件。

但随着目光在纸页上移动,这几个候选人的学历、工作经历、能力评语……

渐渐地李仕山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呵……”

李仕山的指尖停在纸上的某一处,重重的点了一下。

名单上一共五人,履历参差不齐。

粗看之下,有两人条件尤为突出,无论是文笔、综合部门工作经验,还是待人接物的评价,都像是为秘书这个职位量身定做的。

然而,看到这两个“最优选”的名字,李仕山却嗤笑一声。

“真是……无孔不入啊……”

这两个看似非常契合秘书的人选,李仕山不仅“认识”,还知道他们不少上不得台面的“事迹”。

他们一个学历稍高,一个基层经验更足,履历看似毫无关联,但在籍贯那一栏,却清晰地写着同一个地名——栖凤县。

同样,这个孙浩明也是栖凤县人。

这个标志性的地名,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李仕山脑海中关于安江官场的记忆。

在安江官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你可以骂书记,你可以吊市长,但是万万不得得罪【栖凤党】。”

这句话虽然说的夸张,但是却在陈述一个潜规则。

想在安江把官坐稳,就不要得罪栖凤籍的官员。

在安江的官场到处都充斥着栖凤籍的官员。

尤其是在中层干部队伍里,本土的安江市区籍干部凤毛麟角,反倒是来自

就算是在市领导层面,也稳稳占据着三席之位,其中最具权势的,正是刚刚才打过照面的组织部长秋叶。

栖凤籍的干部极其抱团,相互提携,互通声气,盘根错节,织成了一张无形而坚韧的大网。

在安江官场私下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被戏称为“栖凤帮”,是一股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潜流。

如今,自己这把“新官”的椅子还没坐热,这安排耳目、掺沙子的手,就已经如此迫不及待地伸了过来。

他们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在他这位新上任的市委副书记身边,安插一个绝对的“自己人”。

李仕山将名单随手丢在桌上,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透过窗户,望向远处安江那条江水,眼神变得冷冽。

自己为什么一直不愿意回到安江,其实也有这方面原因在里面。

虽然前世自己在安江混迹了十几年,在安江发展可以说有“重生者”的先发优势。

可是这个“栖凤帮”绝对不好惹,搞不好就会栽进去。

世事难料,这安江的水,自己还是趟进来了。

这个秘书的人选必须要好好考虑一下,既不能用他们的人,也不拒绝的过于明显,

李仕山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了大概十来分钟后,睁开眼睛,心中已经了盘算。

李仕山伸手拿起内部通讯录,按照上面的号码,打给了孙浩明。

“孙秘书长,麻烦你过来一下。”

孙浩明的办公室就在李仕山的对面,也就一、两分钟,他就出现在了办公室。

“李书记,您有什么指示?”

李仕山将手里那份候选人名单轻轻放下,笑着说道:“孙秘书长,这五位同志的履历我看了,可是感觉还是不够直观。”

“这样,麻烦你安排一下,我想和他们分别当面聊几句,简单见个面,认识认识。”

听到这话,孙浩明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新领导上任要见见秘书候选人很正常,但要“分别面谈”,而且都要看,似乎有点不同寻常。

但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习惯,孙浩明反应极快,立刻躬身应道:“好的,李书记,我马上安排,让他们依次过来。”

很快,第一位候选人被引入办公室。

面谈的过程看似随意,李仕山带着笑意就像唠家常一般,问了问基本情况和过往的工作经历,气氛很是轻松。

就在这位候选人以为结束的时候,李仕山突然话锋一转,抛出一个问题:

“你对近期国际金融波动有什么看法?这对我们安江潜在的招商引资方向,会不会有影响?”

这位候选人显然没料到李仕山会问这个问题,直接就蒙了。

安江从来就没有外商过来投资,大家自然谁也不会去研究没有发生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