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一朝风卷严霜骤,羽落如雪堆寒岫(6 / 6)
p>副将躬身应下,转身去传令。萧栎站在廊下,望着远处京营方向的黑影——士兵们的甲叶碰撞声压得极低,像远处融雪的簌簌声,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贴在青砖上,像一道沉默的防线。他知道,这道线,明天要拦住秦云的乱兵,护住太庙的清明。
石崇府的书房里,龙涎香的甜腻裹着冷意,飘在舆图上空。窗外的月光斜斜切进来,在“太庙”“京营”的标记上投下窄长的影子。石崇俯身看着,指尖划过“太庙正门”的位置,指甲掐进纸里,留下细浅的痕——他想象着明天秦云率军冲进来的场景,嘴角勾着笑,却没到眼底。
烛火在他脸上晃,把瞳孔里的疯狂照得更亮。他拿起案上的青铜令牌,上面刻着“镇刑司”三字,鎏金已褪成暗黄,却被他攥得发烫。他以为这令牌还能调动旧部,以为秦云的京营能护住他,以为于科一死,谢渊就没了筹码——却没看见,窗棂外的阴影里,玄夜卫的暗哨正盯着他的窗户,把他的一举一动,都记进了密报里。
舆图上的红笔标记,在月光下像一道未干的血痕,而他还在这道痕里,做着最后的幻梦。
卷尾语
《大吴通鉴?史论》曰:“天德二年冬早朝试探之役,虽未竟终局,然忠奸之势已判。谢渊借西山旧事引蛇出洞,显贤臣之智;石崇因心虚而加速反扑,露佞臣之怯;萧桓依制决断而不偏私,彰人君之明。王三被擒而毒计破,秦云被制而乱谋阻,周显筹谋而查验备,诸般变数,皆为太庙决战之铺垫。
朝议一语起惊雷,西山旧档牵奸回。石崇之恶,非恶于一时之毒,乃恶于久蓄之谋;谢渊之忠,非忠于一己之私,乃忠于社稷之安。此役之价值,在于以‘试探’破‘掩饰’,以‘依制’阻‘妄为’,为后续正典刑、清吏治奠定根基。
史载元兴帝萧珏曾言‘国之将兴,在明辨忠奸;国之将安,在早除隐患’,此役恰为印证。天德朝这场早朝之上的暗锋对决,已撕开奸佞伪装之一角,其留给后世之启示,莫过于‘防微杜渐,早识奸邪;依制行事,方保太平’——江山之固,不在权术之巧,而在君臣同心;朝堂之清,不在刑罚之厉,而在防患未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