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极眸以眺,云海弥漫,横亘天门(5 / 5)
,躬身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关乎大吴江山安危,恳请陛下在列祖列宗面前,亲览此证!”
萧桓一愣,随即点头:“呈上来。”谢渊从锦袍内取出紫檀锦盒,递了上去。石崇见状,刚要开口阻拦,却被萧栎用眼神制止——玄夜卫的缇骑已悄悄围了上来,控制了他的左右。李嵩连忙出列:“陛下,不可!谢渊此乃构陷石大人,臣这里有他伪造密信的证据!”说着,递上石崇伪造的密信。
谢渊冷笑一声:“陛下,李大人手中的密信是伪造的,张启大人可当场勘验!”周显立刻带着张启上前,接过密信,与谢渊的笔迹样本比对,片刻后奏道:“陛下,此密信的笔迹、印鉴皆为伪造,与谢大人的亲笔不符!”
萧桓打开锦盒,看到里面的账册、密谈残页、书信,脸色瞬间铁青,尤其是看到“割大同卫以西三城予北元”的字句时,猛地将锦盒拍在祭案上:“石崇!你好大的胆子,竟敢通敌叛国,裂我疆土!”石崇脸色惨白,跪倒在地:“陛下,冤枉啊!这都是谢渊伪造的!”
柳明从太庙的偏房走出,躬身道:“陛下,臣可作证,账册是臣亲手记录,密谈残页是臣从西山秘廪取出,绝非伪造!”萧桓怒声道:“将石崇拿下!打入诏狱,择日凌迟处死!李嵩包庇奸佞,伪造证据,削职为民,永不录用!”
缇骑上前,将石崇反剪双臂押走,石崇的惨叫声在太庙大殿里回荡,却无人同情。百官见状,纷纷躬身道:“陛下圣明!”谢渊站在祭案前,看着萧桓,心中松了口气——列祖列宗的灵前,他终于为忠良昭雪,为江山除害。
卷尾语
《大吴通鉴?史论》曰:“天德二年冬太庙祭祖呈证之役,非仅谢渊一己之忠,实为大吴‘礼制护公道、忠良协心护国’之显证也。谢渊洞悉太庙礼制之威,借祭祖大典之机,以铁证呈帝,避朝堂纷扰之弊;林朔冒死潜行,萧栎暗护,周显勘证,柳明作证,诸人同心协力,终使石崇伏法,李嵩贬斥,旧党溃散。
太庙灵前,礼器含锋;丹陛之上,铁证昭奸。石崇之败,非败于权弱,乃败于悖逆祖宗、背叛江山——祭祖大典本为敬祖祈福,他却借之谋逆,不敬不孝,不忠不义,纵有党羽包庇、伪证掩护,亦难敌列祖列宗之灵、忠良之心;谢渊之胜,非胜于官高,乃胜于持正守心、善借礼制——以祖庙之威压奸佞之嚣,以铁证之实破伪证之虚,以众忠之力护社稷之安,此乃‘以礼制法、以忠安国’之典范。
此役之后,大吴朝堂清浊分明,边军防务重整,百姓安居渐稳。谢渊因功加太傅衔,仍掌兵部、御史台,总领朝政;萧栎晋封亲王,掌玄夜卫,监察百官;林朔升玄夜卫千户,守护京畿;柳明入礼部为吏,修撰《大吴边史》,警示后人。
史载元兴帝萧珏曾言‘太庙者,不仅为祭祖之所,更为正人心、明忠奸之地’,谢渊诸人以一身践行之:借祖庙之威,正奸佞之心;以忠良之力,明是非之辨。此天德朝太庙藏锋之役,留给后世最珍贵之训,莫过于‘祖宗之灵,在天有鉴;忠良之心,为国无私’——江山之安,不在刑罚之酷,而在礼制之严、忠良之众;朝堂之正,不在权柄之固,而在公道之明、人心之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