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极眸以眺,云海弥漫,横亘天门(3 / 5)
咬‘擅权滋事’。”
周显躬身应道:“属下明白,会严格约束手下。”萧栎看着舆图,心中愈发坚定:“谢大人在太庙呈证,是扳倒石崇的最后机会,我们绝不能让他功亏一篑。沿途的暗哨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侧门的接应要稳妥,确保证物能顺利交到谢大人手中。”
林朔从谢府后门走出时,夜色正浓,只有几颗残星挂在天际。后门的巷子里静无一人,只有墙角的柴薪堆发出轻微的声响,是玄夜卫的暗哨在确认他的身份。林朔没有停留,脚步平稳地走向巷口,按谢渊的叮嘱,行步不快不慢,装作寻常侍卫外出办事的模样。
走出巷子,西长安街的轮廓在夜色中浮现,街道两旁的店铺都已关门,只有几家客栈还亮着微弱的灯火。林朔沿着街边的墙根行走,尽量避开路灯的光线,靴底的暗袋里,勘合和腰牌随着脚步轻轻晃动,提醒着他身上的重任。他能感觉到,身后不远处有两道影子在跟着,步伐轻捷,显然是练家子——石崇的人果然来了。
林朔没有回头,依旧保持着平稳的步伐,走到一家布庄门口时,他放慢脚步,装作整理衣襟的样子,眼角余光瞥见布庄门口的挑夫(玄夜卫暗哨)对他使了个眼色,然后轻轻咳嗽了一声——这是“安全”的信号。林朔放心了些,继续前行,身后的影子依旧跟着,却没有靠近,显然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走到西长安街中段,突然听到前方传来“哐当”一声,是一家粮铺的门板掉在了地上。林朔心中一动,知道这是玄夜卫的暗哨在制造混乱,为他摆脱跟踪。他趁机加快脚步,拐进一条小巷,小巷里没有路灯,漆黑一片,林朔凭借记忆快速行走,脚下的石子硌得他脚底生疼,却不敢停留。
走出小巷,便到了太庙西街,这里离太庙更近,巡逻的禁军也多了起来。林朔调整呼吸,放慢脚步,遇到禁军巡逻时,他主动停下,出示兵部勘合:“奉谢大人令,送祭器配件前往太庙,明日大典要用。”禁军接过勘合,仔细核对上面的印鉴和文字,确认无误后,放行道:“快些走吧,亥时后太庙外围禁止通行。”林朔躬身道谢,继续前行,身后的影子见有禁军,终于消失在了夜色中。
谢渊在书房里整理祭祖要用的礼器清单,清单由礼部侍郎林文拟定,上面列着鼎、簋、爵、俎等礼器的名称、数量、摆放位置,每一项都严格遵循《大吴礼制》。明日,他需以“太保兼兵部尚书”的身份,提前查验礼器的完好与否,这是他入宫的借口,也是接近太庙的关键。
“大人,礼部派来的礼器监造官已在府外等候,要与您一同前往太庙查验。”老周走进书房,躬身道。谢渊点头:“让他进来。”片刻后,一名身着礼部官服的官员走进书房,躬身行礼:“谢大人,属下奉王尚书之命,前来协助大人查验礼器。”谢渊起身回礼:“有劳大人,咱们即刻出发吧,早些查验完毕,也好让工匠们做最后的调整。”
两人走出谢府,登上礼部的马车,马车行驶平稳,沿途的街景在窗外快速掠过。谢渊坐在车内,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在梳理着明日的流程:抵达太庙后,先与礼器监造官一同查验礼器,重点查看祭案上的鼎和簋,这两件礼器体积较大,可将锦盒藏在里面;查验完毕后,借“休息”为由,前往侧门与林朔会合,取过锦盒,再悄悄放回礼器中;读祝文时,趁百官俯首,将锦盒取出呈给萧桓。
“谢大人,此次大典,石崇大人也陪祭,您看……”礼器监造官犹豫着开口,显然是担心谢渊与石崇在太庙发生冲突。谢渊睁开眼,语气平静:“大典之上,自有礼制约束,我与石大人皆是为陛下、为祖宗效力,不会有什么不妥。”他知道,礼器监造官是李嵩的人,是来试探他的态度的,故而言辞谨慎,不露出丝毫破绽。
马车抵达太庙正门时,禁军已在门口等候,见是谢渊,连忙放行。走进太庙,殿宇的轮廓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庄严,列祖列宗的牌位供奉在大殿深处,透着无声的威严。礼器监造官引着谢渊走向礼器库:“谢大人,礼器都已在此,您请查验。”谢渊点头,走进库内,目光扫过一排排整齐摆放的礼器,心中暗暗盘算着藏盒的位置。
石崇府的书房里,主事匆匆走进来,躬身道:“大人,林朔已过太庙西街,正往侧门去,身边没有玄夜卫的人,只有禁军巡逻。”石崇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谢渊果然谨慎,却还是低估了我的手段。”他拿起一份伪造的密信,递给主事:“你让人把这份密信送到太庙的李嵩大人手中,就说‘谢渊欲借祭祖大典,伪造证物构陷石大人,密信藏于祭器鼎中’,让李嵩大人在大典上发难,先声夺人。”
主事接过密信,只见上面写着谢渊与周显的“往来书信”,内容是“可伪造石崇通敌密信,藏于鼎中,祭祖时呈帝,必能定罪”,落款处还模仿了谢渊的签名和兵部大印。“大人,这份密信逼真,李嵩大人定会相信。”石崇冷笑:“李嵩本就与我同气连枝,只要他相信谢渊要构陷我,必会在朝堂上帮我说话,就算谢渊真的呈上证物,也会被说成是伪造的。”
主事退下后,石崇走到案前,拿起《祭祖仪轨》,指尖划过“读祝文”环节,心中盘算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