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忽闻诏旨从天降,恰似甘霖润涸丛(4 / 4)

加入书签

能把消息告诉谢渊,谢渊也只能把这些“疑点”记在奏折里,等着三日后面圣时奏报——可他心里清楚,就算奏报了,皇帝大概率还是会“平衡”,不会真动李嵩和陈忠。

卷尾语

《大吴通鉴?史论》曰:“天德二年冬午门民请愿之变,非仅民心护忠良之显,实为帝权与旧党权柄相衡之镜也。民聚午门,持故物、述旧恩,声震禁垣,然石崇恃李嵩之援、秦飞之从、边饷之制,皇权不能轻动;帝桓知于科之冤,却恐动一而乱全局,故以‘安抚百姓、约束缇骑、令其通禀查案’为策,非不能辨忠奸,实不能破权网也。”

官场之暗,不在缇骑之厉,而在官官相护之盘根——李嵩掌吏部则钳言路,陈忠管边饷则制军食,秦飞领北司则障查途,石崇居中调度,虽为副提督,实掌镇刑司之权,此非一人之恶,乃旧党成势之弊。民心虽向忠良,却难撼权柄之固;帝王虽有圣明,亦需循权宜之策,盖因江山之稳,非仅靠公道,更靠权柄之平衡。

午门的晨光虽照过百姓的木牌,却照不透朝堂的权网;于科的忠勇虽刻在百姓心里,却敌不过官官相护的算计。此非大吴一朝之病,乃封建权治之常——民心为邦本,然本固需权柄不倾,权柄不倾需制衡,而制衡之中,往往藏着公道的妥协,这便是帝王治国的无奈,亦是官场黑暗的根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