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岂向奸邪屈傲骨,敢将密证付老栓(3 / 5)
,说“于将军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陈大哥。”于科轻声开口,声音很轻,怕被外面的狱卒听见,“你儿子陈小二,现在还好吗?”陈老栓收拾馊粥的手顿了顿,猛地抬起头,眼神里满是惊讶,嘴唇动了动,却没敢说话,只是飞快地看了眼地牢门口,然后又低下头,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于将军……您还记得我们家小二?他现在在老家种地,挺好的。”
“那就好。”于科点点头,手指轻轻敲了敲草纸,“我这里有几卷写好的《边军操练法》,想托你带出去,交给兵部的谢渊大人。还有……”他顿了顿,目光变得凝重,“石崇私自从大同卫火药库挪走了五十桶火药,还有两百把腰刀,说是‘修缮城防’,实则可能给了瓦剌人,我把具体的时间和数量都写在草纸上了,这是通敌的证据,你一定要送到谢大人手里。”
陈老栓的脸色瞬间白了,手里的木勺“哐当”掉在地上。他知道石崇的势力,也知道徐靖在外面盯着,要是被发现,不仅他自己会死,连老家的儿子都可能被连累。他嘴唇哆嗦着,看着于科的眼睛,那里面满是信任,让他想起十年前于科救儿子时的模样。
陈老栓蹲下身,捡起木勺,手指却在发抖。他看着于科手腕上的血痕,又想起石崇派人打死不听话狱卒的场景,心里像被两股力量拉扯——一边是于科的救命之恩,是大吴的江山;一边是自己和儿子的性命,是诏狱里的恐怖。
“于将军……”陈老栓的声音带着哭腔,压得极低,“不是我不帮您,徐提督派了两个人在外面盯着,我每次送饭都要搜身;石大人的人还说了,谁要是敢跟您私下说话,就把谁扔去‘水牢’,那地方……进去的人就没活着出来的!我儿子还在老家,我要是死了,他怎么办啊?”
于科看着他的样子,心里叹了口气——他知道陈老栓的难处,诏狱里的人,哪个不是在刀尖上过日子。他从稻草堆里拿出一卷写好的草纸,展开,上面是《边军操练法》的“斥候侦查篇”,然后撕下半张,用炭笔快速写了几行字:“石崇挪火药,时间:天德二年十月十五,数量:五十桶,经手人:大同卫粮官王三;腰刀两百把,十月二十,经手人:宣府卫副将李默。”
“陈大哥,我不逼你。”于科将这半张纸折成小块,塞进木盘的夹层里——木盘是两层的,底层有个小缝,是他之前发现的,“你要是能送出去,就交给谢大人;要是送不出去,就当没这回事。但你要记住,石崇私通瓦剌,一旦瓦剌人打过来,不仅大同卫的弟兄会遭殃,你老家的百姓也会被屠戮,到时候,咱们谁都活不了。”
陈老栓看着木盘的夹层,又看了看于科的眼睛,心里的天平慢慢倾斜。他想起儿子在信里说“今年收成不好,瓦剌人又在边境晃悠,怕冬天过不好”,要是石崇真的通敌,瓦剌人打过来,老家的儿子确实会危险。他咬了咬牙,将木盘的盖子盖好,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泪,声音坚定了些:“于将军,您放心,我尽量试试。”
陈老栓端着木盘,刚走到地牢门口,就被两个狱卒拦住。左边的狱卒穿着黑色制服,是徐靖的亲信,伸手就要搜木盘:“陈老栓,等等!按规矩,送饭的木盘要检查!”陈老栓的心跳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手紧紧攥着木盘的把手,指节泛白。
“王哥,这木盘我都用了三年了,里面能藏什么?”陈老栓强装镇定,笑着说,“您看,就是两个窝头一碗水,于将军那模样,也没力气藏东西啊。”右边的狱卒瞥了眼木盘,又看了看地牢里的于科,见他低着头,像是在写东西,便摆了摆手:“算了算了,一个老东西,还能翻天不成?赶紧走,别耽误事!”
陈老栓松了口气,连忙点头,端着木盘快步离开。他不敢走大路,绕着诏狱的小巷往厨房走——厨房在诏狱的西南角,那里有个后门,平时只有送菜的车能走,看守相对松些。路上,他遇见了徐靖,徐靖正带着人巡查,见他端着空木盘,便问:“于科怎么样了?有没有闹?”
“回提督,于将军没闹,还在写那些没用的东西,连饭都没怎么吃。”陈老栓低着头,不敢看徐靖的眼睛,“我给他留了两个窝头,他就吃了一个,另一个放在那里了。”徐靖点点头,没起疑心,挥挥手让他走。陈老栓加快脚步,走到厨房后门时,守门的是个年轻狱卒,跟他还算熟。
“李弟,我肚子疼,想出去上个茅房,马上就回来。”陈老栓对年轻狱卒说,悄悄塞给他半块银子——那是他这个月的俸禄。年轻狱卒接过银子,笑了笑:“陈叔,您去吧,快点回来,别让徐提督发现了。”陈老栓点点头,端着木盘走出后门,往街对面的茶馆走——他记得谢渊的侍从经常在那里等消息。
街对面的“清雅茶馆”里,谢渊的侍从正坐在角落里,假装喝茶,实则在等陈老栓的消息——谢渊之前通过萧栎,给陈老栓传过口信,说“若于科有消息,可到清雅茶馆找穿青布衫的侍从”。
陈老栓走进茶馆,目光扫过全场,很快就看见那个穿青布衫的侍从。他端着木盘,慢慢走过去,假装要倒茶,将木盘放在侍从面前,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于将军的东西,在木盘夹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