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休叹权谋若弈局,百年兴废本无常(2 / 4)

加入书签

了一句:“对了,昨日镇刑司旧档库整理时,发现一份‘成武年间内务府密信’,似与殿下有关,只是字迹模糊……殿下要不要抽空去看看?”这是情报试探——他故意提“成武年间密信”,实则是想试探萧栎是否知晓当年石迁构陷他的旧档,若萧栎反应异常,便知其心中有鬼,可借机发难;若萧栎平静,也能探知其是否有应对旧档的准备。

廊下不远处,刘达、吴安正假装聊天,实则竖起耳朵听着,手指在袖中攥紧——只要石崇得手,他们便会立刻附和,将“萧栎参与复辟”或“萧栎有异心”的话传出去,搅乱朝局。

萧栎指尖摩挲着玉扣上的“桓”字,那是萧桓昨日亲手交还时,反复摩挲过的地方,此刻仿佛还带着帝王的温度。他知道,石崇的每一句话都是陷阱,若答错一句,轻则被拉入党争,重则被扣上“谋逆”的罪名——他必须借“萧桓的信任”为盾,以“宗室的本分”为甲,才能化解。

他想起昨日萧桓赐玉扣时说的话:“这玉扣你留着,见它如见朕,宗室的本分,便是不越权、不谋私。”这句话此刻成了他应对的底气——石崇的试探,本质是试探帝权对宗室的态度,只要他守住“本分”,便是站在萧桓这边,石崇再狠,也不敢违逆帝意。

他悄悄抬眼,扫过廊柱后——那里有一道玄色衣角闪过,是玄夜卫探子的服饰(按玄夜卫规制,北司探子乔装时必穿玄色暗纹衣)。他心中更稳:萧桓早已安排监控,石崇的一举一动都在帝眼之下,自己只需从容应对,无需怕被构陷。

“石大人说笑了。”萧栎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本王不过是一介宗室,既不掌军政,也不涉民政,能做的,不过是在陛下复位后,递几本‘宗室子弟言行册’,哪谈得上‘出力’?”他先定调“不掌权”,从根本上避开“立场”与“权力”的陷阱,为后续应对铺垫。

石崇听到“不掌权”的话,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却仍不死心:“殿下太谦了!内务府老总管可是常去殿下府中,难道不是商议‘南宫供应’的事?”萧栎顺着话头,第一策“转移焦点”:“老总管是父皇旧人,去府中不过是送‘先帝陵寝祭祀的礼仪册子’,与‘南宫供应’无关。再说,陛下复位,靠的是谢大人在边镇稳住防务,周显大人查破旧党密信,秦云将军护持京师,还有诸位大人在朝堂上力挺,本王怎敢贪功?”他将功劳全归帝与群臣,既拍了石崇一句“诸位大人”,又堵死了石崇拉他入阵的可能。

石崇脸色微变,又提“南宫旧主”:“可殿下毕竟是……”话未说完,萧栎便用第二策“以退为进”打断:“本王如今只是昌顺郡王,‘南宫旧主’是先帝的事,与本王无关。按《大吴宗室礼制》,宗室不得干预朝政,本王能做的,便是约束府中子弟,不让他们给陛下添麻烦——这才是宗室的本分,不是吗?”他抬出“礼制”,既显自己守规矩,又暗指石崇“越职试探宗室”,让石崇无从反驳。

石崇见前两计不成,便提“旧档”:“那镇刑司的密信……”萧栎立刻用第三策“反将一军”:“石大人是镇刑司副提督,掌管旧档是您的职责,若密信与本王有关,您大可按《大吴律》奏报陛下,何须问本王?倒是本王听说,复辟前几日,有镇刑司旧吏去过大同卫,不知是不是石大人安排的‘查档’?”他故意提“大同卫旧吏”,戳中石崇曾联络旧党试图制造边患的旧事(玄夜卫此前密报萧桓之事),让石崇瞬间脸色发白。

廊下的刘达、吴安见状,连忙低头假装看靴尖——他们没想到萧栎会反将一军,更怕石崇的旧事被捅出来,连累自己。

廊柱后的玄夜卫探子(北司校尉赵平),袖中藏着桑皮纸密录簿,指尖沾着墨汁,飞快记录着对话细节:“崇问‘复辟出力’,栎答‘递言行册’;崇提‘南宫旧主’,栎引‘宗室礼制’;崇说‘镇刑司密信’,栎问‘大同卫旧吏’——崇色变,语塞。”每记一句,他都用指甲在纸边做标记,区分“试探”与“应对”,方便后续整理。

他还特意记录了两人的动作:“崇三次上前半步,显急切;栎始终扶玉扣,稳;达、安在十步外,初窥,后低头。”这些动作细节,是萧桓要求的“人心佐证”——通过动作判断真实心理,比对话更可靠。

记录到萧栎提“大同卫旧吏”时,赵平悄悄从袖中摸出信号哨(玄夜卫北司特制,吹声仅同袍能闻),轻吹一声——不远处的另一名探子(校尉孙安)立刻会意,转身快步走向玄夜卫衙署,需将“石崇被戳中旧事”的消息先报给秦飞,再由秦飞转报周显,最后呈萧桓。

赵平则继续留下监控,直到石崇悻悻离去,萧栎回邸,他才收起密录簿,沿宫道暗线返回——按规矩,监控记录需在一个时辰内整理成册,不得延误。

廊下的旁观官员,按派系分成三拨,反应各异。旧党一派(除刘达、吴安外,还有理刑院评事郑明),见石崇碰壁,郑明悄悄拉了拉刘达的袖子:“石大人太急了,萧栎有玄夜卫护着,碰不得!”刘达咬牙:“可若不探清他的立场,咱们旧党在宗室这边就没突破口!”郑明摇头:“先等等,看陛下的反应——若陛下没罚萧栎,就说明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