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雨前香茗方斟就,分寸君臣俱寡言(4 / 4)
强对其他宗室子弟的监控,尤其是那些与旧党有过往来的,不可放松。”
周显躬身应道:“臣遵旨!臣已令秦飞加强对宗室邸宅的监控,所有宗室子弟的外出、会客,皆有记录,若有异常,即刻奏报陛下。”萧桓道:“好。你下去吧,让王瑾、张文加快《宗室管理制度》的起草,早日定稿。”周显应声退去,御书房内又恢复了平静,萧桓看着密录簿上“萧栎表臣服”的记录,嘴角露出一丝淡笑——宗室安稳,朝局便又多了一分稳固。
次日清晨,萧桓在朝会上提及《宗室管理制度》的起草,道:“宗室是大吴的根基,却也易生干政之患。朕令王瑾、张文起草制度,限制宗室干预政事,严禁与朝臣私下勾结,众卿以为如何?”礼部尚书王瑾出列道:“陛下英明!宗室干政,易引发党争,损害社稷。臣与张文侍郎已初步拟定草案,待完善后,便呈奏陛下。”
吏部侍郎张文也出列道:“臣以为,可在制度中加入‘宗室子弟考核’条款,若宗室子弟有才能,可经科举入仕,而非凭借身份获得官职——如此既能选拔宗室人才,又能防止‘任人唯亲’。”萧桓点头:“准奏。便按你二人所言,完善草案。”
朝会结束后,王瑾、张文便即刻着手完善《宗室管理制度》,加入“科举入仕”“玄夜卫报备”“禁止干政”等条款。与此同时,谢渊也收到了萧栎探视的消息,杨武道:“大人,萧栎表臣服,宗室安稳,对我们的边防也是好事——旧党再想拉拢宗室,便无可能了。”谢渊点头:“陛下处置得当,既顾念旧情,又稳固了皇权,朝局的暗流,总算又平了几分。”
此时,大同卫的玄夜卫探子也传来消息,旧党信使已被抓获,密信被截获,徐靖的勾结计划彻底败露。萧桓接到奏报后,令周铁加快审理旧党案,定要将旧党余孽一网打尽。奉天殿的金砖上,朝靴的痕迹依旧,却再无往日的刀光剑影,取而代之的,是朝局渐稳的平静——这场昌顺郡王的探视,虽藏着权力博弈,却最终为天德朝的稳固,添上了关键的一笔。
片尾
宗室管理制度》正式颁布,明确“宗室非诏不得入宫”“严禁与朝臣私下往来”“宗室子弟经科举入仕”等条款,萧栎带头遵守,居外邸闭门读书,不再干预政事。玄夜卫对宗室的监控虽未放松,却也因制度的完善,少了几分紧张——宗室与帝权的关系,终于在“约束与安稳”中找到了平衡。
旧党案的审理也有了进展,周铁根据截获的密信与旧吏的供词,判定石崇“通敌谋逆”,判终身监禁于诏狱;徐靖“勾结瓦剌”,判流放极北;其余旧党余孽,或贬为庶民,或流放边地,旧党彻底覆灭。
边镇方面,谢渊的防务部署成效显着,宣府卫、大同卫的烽燧联动体系运行顺畅,瓦剌再未敢袭扰;京营副将秦云率士兵在大同卫修建城防工事,边防愈发稳固。江南的水利工程完工,百姓安居乐业,户部尚书刘焕奏报“江南赋税较去年增长三成”,大吴的民生与经济,皆呈复苏之势。
萧桓偶尔会召萧栎入宫,却不再谈及政事,只叙兄弟旧情,或一同观赏《江山万里图》。偏殿的海棠树,在工部尚书张毅的照料下,竟抽出了新枝,嫩绿的新芽在风中晃荡,像极了天德朝渐显的生机——权力的博弈虽未完全消失,却已被“制度”与“信任”所约束,大吴的中兴之路,终于在宗室安稳、旧党肃清、边防稳固中,稳步前行。
卷尾语
《大吴通鉴?史论》曰:“昌顺郡王探帝宫之役,实为‘帝权与宗室权’之平衡关键。萧桓以威仪驭局,既顾念兄弟旧情,又彰显皇权不可违之威;萧栎以收敛避祸,从‘成武皇帝’转型为‘安分郡王’,终获宗室安稳之局。玄夜卫监控为表,制度约束为里,君臣兄弟的分寸拿捏,终使宗室从‘朝局隐患’变为‘社稷根基’。”
偏殿的海棠枯而复荣,御案的玉镇纸刻着“天德”,物是人非间,藏着帝王对权力的掌控,也藏着宗室对安稳的妥协。这场探视,非仅叙旧,实为“皇权巩固后,对宗室关系的重新定义”——宗室需守安分,帝权需显宽宏,二者相得,方能护社稷安稳。
它告诉后世:帝王之治,非仅靠雷霆手段,更需靠分寸与平衡——对宗室,既防其干政,又予其安稳;对忠良,既予其信任,又制其权柄;对旧党,既肃其孽,又儆其众。唯有如此,方能让朝局暗流渐平,让中兴之路稳步向前。而萧桓与萧栎的君臣兄弟情,也终将在大吴史册中,成为“权力与温情并存”的经典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