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如来翻掌祥云罩,定,乾坤了!(5 / 7)
,这些都要从国库调拨。陈忠,你现在就去国库清点,确保粮饷、物资充足,今日午时便安排车队送往江南,派户部主事王谦负责押运,王谦为人谨慎,不会出纰漏。”陈忠点头,拿起清单起身:“属下这就去办!国库昨日刚收了江南的赋税银五万两,加上之前的结余,十万两粮饷足够;帐篷与棉衣都在京师的储备库,随时可以调拨。”刘焕又指着边镇粮饷的清单:“宣府卫需粮三万石、白银一万两,大同卫需粮二万石、白银二万两,这些要在五日后调拨,你安排一下,派户部司务李平负责,李平熟悉边镇的路线,能尽快将粮饷送到。”
礼部衙署里,礼部侍郎林文正组织属吏整理德佑年间的谈判文书副本,每一份副本都用桑皮纸重新装订,盖上“礼部存档印”,编号登记后放入特制的木盒中。林文对属吏们说:“这些副本要分三份,一份存礼部档案库,加贴‘密档’封条,需我与礼部尚书王瑾共同签字方可调取;一份送内阁存档,交内阁学士保管;一份送玄夜卫北司密库,由秦飞统领保管。另外,‘宝昌号’的掌柜,你们要妥善安置,安排他住在京师的驿馆里,派礼部的士兵保护,防止被旧党报复——掌柜是谢大人当票的重要证人,不能出任何差错。”属吏们应声而动,小心翼翼地捧着文书副本,生怕损坏,礼部衙署里透着严谨与郑重。
工部衙署里,工部尚书张毅正与工部侍郎周瑞查看火器制造的进度报表,案上还放着火器的图纸。张毅指着报表上的数字:“陛下要求十日之内送三千件火器到边镇,现在只造了一千件,还差两千件,时间紧迫!周瑞,你现在就去工部的火器工坊,督促工匠们加快进度,多派些工匠,实行两班倒,日夜赶工,确保十日之内完成三千件火器!另外,火器的质量要严格把关,每一件都要经过试射,不合格的不能送往前线,若因质量问题误了边防,谁也担不起责任!”周瑞连忙点头,他如今已不敢再懈怠——昨日朝会萧桓的警告还在耳边,若再出错,轻则罢官,重则流放。周瑞拿起报表起身:“属下这就去工坊,定不会延误工期!”
宣府卫的军营里,晨光刚透过帐篷的缝隙照进来,宣府卫副总兵李默便拿着萧桓的裁决圣旨,站在演武场的高台上,面对集结的将士们。李默的声音洪亮,透过寒风传到每个将士耳中:“将士们!陛下已下旨,谢大人无罪!那些诬陷谢大人‘慢待君父、私通瓦剌’的奸佞,已被陛下斥责,日后再有人敢造谣,便是与陛下为敌,与大吴为敌!”将士们闻言,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谢渊在边镇将士心中威望极高,德佑年间他为边镇筹粮饷、造火器,甚至亲自押粮赴险,将士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今陛下为谢渊正名,将士们的士气瞬间提振,不少将士还举起兵器,高呼“谢大人忠勇!陛下圣明!”
李默待欢呼声平息,继续道:“陛下还下旨,令工部尚书张毅在十日之内送三千件火器到宣府卫,户部尚书刘焕五日后调拨粮三万石、白银一万两到咱们这里!有了火器与粮饷,咱们的防务会越来越稳固!瓦剌若敢来犯,咱们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为大吴的百姓守住边疆!”将士们再次欢呼,声音震得演武场周围的旗帜猎猎作响。李默随即下令:“各营将领即刻归营,加强防务巡逻,尤其是西北方向的烽燧,要安排专人值守,一旦发现瓦剌游骑,立刻点燃烽燧,通知各营做好战斗准备!”将领们齐声应“遵令”,转身快步归营,演武场上瞬间忙碌起来,士兵们的脚步声、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透着昂扬的斗志。
大同卫的军营里,都督同知岳谦也收到了萧桓的圣旨与周显的密信。岳谦召集了大同卫的将领,将圣旨与密信放在案上:“陛下已为谢大人正名,还令京营副将秦云率五千士兵来大同卫支援,三日后便到!另外,玄夜卫传来密报,镇刑司的旧党余孽可能会在大同卫制造事端,嫁祸咱们防务不力,咱们要多加防备!”将领们闻言,都露出警惕的神色——旧党在大同卫曾有不少亲信,当年石迁任镇刑司提督时,便在大同卫安插了不少密探。
岳谦指着防务地图,部署道:“从今日起,加强大同卫周边的巡逻,尤其是通往漠北的要道,要派精锐士兵值守;各烽燧要与宣府卫联动,每日午时、子时各联络一次,确保信息畅通;秦云将军的援军三日后抵达,咱们要提前准备好营地与粮草,迎接援军。另外,派探子密切监控镇刑司旧党的动向,若发现异常,立刻上报,不可擅自行动,以免中了旧党的圈套!”将领们纷纷点头,躬身应“遵令”。大同卫的防务在裁决的影响下,变得更加严密,将士们的士气也因陛下的支持而高涨,整个军营都透着一股积极备战的氛围。
边镇的消息通过玄夜卫的密探传到京师时,萧桓正在御书房与谢渊讨论边镇的后续防务。萧桓看着密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谢卿你看,只要朝堂团结,边镇的将士们便有了底气,防务也能稳固。这便是朕为何要坚决止党争、促协同的原因——朝堂是根,边镇是叶,根稳才能叶茂;边镇是盾,百姓是心,盾固才能心安。”谢渊躬身道:“陛下英明。如今六部联动,边镇安稳,旧党收敛,大吴中兴的根基已筑牢,只要咱们继续同心协力,定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