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休言莲荷名殊处,一花一叶总含柔(5 / 5)

加入书签

大典之上,萧桓手持谢渊的谈判文书,对众臣道:“此文书非仅为往事之记,更是大吴忠良之魂!朕愿与诸卿一同,以忠为魂,以律为纲,共兴大吴,不负德佑年间忠良之血!”众臣齐声应和,声震奉天殿,久久回荡在皇城上空。

卷尾语

《大吴通鉴?史论》曰:“天德年间御案验文之役,非仅谢渊自证清白之举,实为大吴朝局‘以证立心、以制固权’之转折。萧桓御案亲验,辨伪存真,显帝王审断之明——从文书材质的桑皮纸,到墨痕的炭粒,再到印鉴的季度核验,皆细致考量,不被谗言所惑;谢渊携文书呈证,从容破疑,彰忠良担当之毅——不仅保存文书五载以证清白,更念及德佑年间众忠良之功,不独揽其誉;林文对档、张启验墨、刘焕佐证、岳谦呼应,诸臣同心,展贤臣协契之德——各守其职,各尽其能,以官制为盾,以证据为刃,破旧党构陷之谋。”

御案上的文书,终成大吴史册中的珍存——桑皮纸的粗疏纹理,是德佑年间边地战乱的印记;松烟墨的青灰炭粒,是忠良熬夜议事的见证;季度核验的朱印,是大吴官制严谨的象征。它们不仅戳破了一时的谗言,更守护了永恒的正义,证明“正必胜邪”非虚言,“官制为基”能固邦。

这场验文之战告诉后世:文书可载史,亦能证忠;规制可防乱,亦能护正。为官者当以谢渊为镜,守赤诚之心,行严谨之事,以实绩立身,以证据说话;为君者当以萧桓为鉴,明辨忠奸,重视规制,不被谗言蒙蔽,方能护江山安稳、百姓安乐。而德佑年间众忠良的同心、天德年间君臣的协力,也将永远镌刻在大吴的史册中,成为后世治国理政的镜鉴——以忠聚心,以制聚力,方能成就中兴之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