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休言莲荷名殊处,一花一叶总含柔(4 / 5)
需补充火器,大同卫需调拨粮草,江南赈灾也需协调兵部运力,臣恳请陛下准臣即刻回兵部办公。”
萧桓看着谢渊鬓角的白发,心中更添疼惜:“也罢,便依你所愿。但你需答应朕,务必保重身体——大吴的军政,还需你支撑。”他又对众臣道:“今日之事,当为众卿之戒——日后若有再敢构陷忠良、混淆视听者,孙明、周德、徐靖便是下场!”众臣躬身应道:“陛下圣明!”声音整齐响亮,震得殿内烛火微微晃动。
朝会结束后,李嵩匆匆返回吏部衙署,脚步踉跄,连官帽的系带都歪了。他坐在案前,看着桌上的《吏部官员名册》,手指划过孙明的名字,脸色惨白——孙明是他最信任的亲信,如今被抓,若招出自己指使的事,后果不堪设想。
张文小心翼翼地走进来,手中捧着吏部的《季度考核档》,声音轻细:“大人,如今谢大人得陛下信任,旧党失势,孙郎中被抓,我们该怎么办?”李嵩叹了口气,指尖揉着眉心:“还能怎么办?暂时收敛锋芒,别再招惹谢渊——谢渊虽宽宏,却也公正,若被他查出我们当年依附旧党的事,连你我都要被牵连。”
张文犹豫片刻,轻声道:“大人,谢大人素来重视实绩,若我们主动向谢大人认错,将当年依附旧党的事坦白,再实心任事,或许能从轻发落。”李嵩抬头看他,眼神复杂:“你想背叛旧党?”张文摇头:“臣不想背叛谁,只想保住官职,为大吴做点实事——德佑年间的忠良用性命护江山,我们若再搞党争,良心难安。”李嵩沉默良久,最终挥手:“你自便吧,别把我牵扯进去。”张文躬身退下,心中已打定主意——明日便去兵部向谢渊坦白,只求能洗心革面。
谢渊回到兵部衙署后,第一件事便是将德佑年间的谈判文书正本、礼部副本、户部账册、边镇回执、玄夜卫勘验报告等证据整理成册,封面题“德佑年间救回太上皇证据汇编”,扉页详细列明每份证据的来源、核验人员、官制依据,再按《大吴兵部档案管理则例》,交由兵部档案库专人保管,钥匙由杨武与兵部主事两人共管,需两人同时在场方可调取。
杨武不解地问:“大人,证据已呈给陛下,旧党也已失势,为何还要如此严谨归档?”谢渊坐在案前,翻看证据汇编,指尖划过文书上的墨痕:“旧党余孽未除,难保日后不会再翻旧案。按官制流程归档,既是对德佑年间忠良的交代,也是为日后可能的质疑留下铁证——大吴的江山,不能靠一时的信任支撑,需靠严谨的规制、确凿的证据稳固。”杨武闻言点头,心中更敬佩谢渊的深谋远虑。
同日,刘焕在户部将赎金账册、当票存根、捐户名册归档,附上《德佑年间赎金收支核验说明》,由户部尚书、侍郎、主事三人联名签署;林文在礼部将谈判文书副本、季度核验记录、官员交往记录归档,加盖礼部“外政档案专用印”;岳谦在京营将边镇回执、巡查记录归档,附《德佑年间宣府卫防务说明》;张启在玄夜卫将墨痕勘验报告、墨样、朱砂样本归档,附《德佑年间墨痕辨伪图谱》。
各部归档后,相互出具“证据属实”的公文,形成跨部门的证据闭环,送至内阁备案。萧桓看到备案公文后,下旨令内阁将证据汇编抄录三份,一份藏内阁档案库,一份送玄夜卫存档,一份交刑部备查,确保证据万无一失。
奉天殿的烛火渐渐熄灭,皇城的夜色笼罩下来,却不再像往日那般压抑。谢渊站在兵部衙署的窗前,望着远处御书房的灯火,心中明白——辨诬之战虽未完全结束,但御案文书验忠这一步,已为朝局清明打下坚实基础。只要证据在、规制在、忠良在,大吴的中兴之路,定会越走越稳。
片尾
天德年间冬,刑部审结孙明、周德一案,二人因“构陷忠良、伪造证词、依附旧党”被判流放三千里,永不叙用,家产抄没充公;石崇因“通敌阻防、参与构陷、包庇旧党”被判终身监禁,镇刑司旧党成员尽数被查,涉案官员达二十七人,皆按罪论处;徐靖因“销毁证据、包庇旧党、滥用职权”被斩于市曹,首级悬于城门三日,观者如堵,无不称快。
谢渊继续兼领兵部与御史台,协助萧桓整顿吏治:吏部清除李嵩亲信,张文因“坦白悔过、实心任事”被留任,负责文官考核,修订《官员交往规范》;户部由刘焕牵头,清查旧党贪墨的军饷,追回白银十二万两,全部用于边镇军器制造,工部尚书张毅亲自督造,半年内为宣府卫、大同卫补充火器三千余件;礼部由林文主持,修订《外政档案管理则例》,新增“文书双备份、季度三核验”条款,加强外政文书的管理;玄夜卫由周显与秦飞负责,彻底清除旧党余孽,重建密探体系,重点监控边地与旧党流放之地。
天德年间春,萧桓召集群臣,在奉天殿举行“德佑忠良表彰大典”,追封赵武将军为“镇国侯”,其子赵文承袭爵位,任大同卫副将;王瑾、李穆、陈默、林文、张启、刘焕、岳谦等人皆获赏赐,王瑾加封为“太子少保”,岳谦升为都督佥事;谢渊被加封为“太傅”,仍兼领兵部与御史台,赐黄金百两、良田千亩,谢渊坚辞良田,只受黄金,悉数用于边镇将士抚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