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羁旅愁思,付与谁讲?(3 / 5)

加入书签

都会失去。

昌顺郡王的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他扶着案边,看着那道明黄圣旨,忽然注意到圣旨的衬里有一处极淡的水痕——那是小宫监方才端炭火时,故意洒的一点水,暗示他接旨时可趁机在衬里留下记号,后续会有人来取。他深吸一口气,终于认清现实:他不能倒下,至少在确认萧烨安全之前,不能。

“我接……”昌顺郡王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每一个字都带着血和泪。他缓缓伸出手,指尖颤抖着,触到那道圣旨。明黄绫缎的质地很滑,却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指尖发麻。他趁着接旨的动作,指尖在圣旨衬里的水痕处轻轻划了三道——那是他与萧烨约定的“平安”暗号,若后续有人能见到萧烨,便可凭这三道划痕确认是自己的意思。

魏奉先见王爷接旨,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伸手想帮他把圣旨卷好,却在碰到王爷手指的瞬间,像碰了脏东西似的,飞快地缩了回去。这个细微的动作,像一根针,狠狠扎进昌顺郡王的心里——他如今,连一个宦官都不如了。可他没错过,魏奉先缩手时,袖中又露出那半块“石”字玉佩的一角,这一次,他看清了玉佩边缘的裂痕,与当年石迁府上搜出的旧党信物裂痕一模一样。

昌顺郡王接过圣旨,紧紧攥在手里,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没有看魏奉先,只是低着头,盯着地上的青砖——那里还留着他昨日不小心洒的粥渍,与这道明黄圣旨,形成了刺眼的对比。小宫监在一旁悄悄收拾案几,将王爷折角的诗稿放进袖中,同时把一块小小的木牌藏在炭火盆下——那是玄夜卫探子的“通行牌”,小宫监要借此通知在外等候的同伴,王爷已接旨,需重点监控魏奉先的动向。

殿门被关上的瞬间,昌顺郡王再也支撑不住,瘫坐在地上。圣旨从他手中滑落,掉在冰冷的青砖上,“昌顺郡王”三个字朝上,像在嘲笑他的狼狈。可他的指尖,还残留着在圣旨衬里划暗号的触感——那是他唯一的希望,是给萧烨,也是给暗中关注此事的人的信号。

魏奉先走后,南宫的偏殿里只剩下昌顺郡王一个人。雪还在下,窗棂上积了薄薄一层白,像给这座牢笼镶了道边。殿内的炭火盆已经快灭了,只剩下几点火星,在黑暗中忽明忽暗,映着王爷苍白的脸。他捡起地上的圣旨,小心翼翼地展开,一遍又一遍地看着上面的字,目光停在“司礼监内监看管”几个字上——他忽然想起,司礼监掌印太监是石崇的表兄,当年石迁构陷岳峰,便是此人在宫中传递消息,如今让他看管萧烨,分明是把萧烨送进了旧党的眼皮底下。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冷风裹着雪沫灌进来,吹得他头疼。他望着远处皇城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像一座遥不可及的梦。他知道,从他接下这道圣旨的那一刻起,他的帝王生涯就彻底结束了,如今身为昌顺郡王,连自由都成了奢望,可旧党的阴谋,才刚刚开始——魏奉先的玉佩、司礼监的看管,这些都在暗示,石崇旧党不会甘心失败,他们或许会利用自己这个“圈禁郡王”,利用萧烨,掀起新的乱局。

小宫监悄悄走进来,想关上窗,却被王爷拦住了:“别关,让雪进来吧。”他想让这雪,把他的绝望,把他的不甘,都埋进这一片白茫茫里,却没说出口——他更想让雪盖住殿外的痕迹,不让魏奉先的人发现小宫监留下的木牌。小宫监会意,转身去收拾炭火盆,趁机将木牌取出,塞进靴底——这木牌要送到谢渊手中,告知他旧党已开始行动,需尽快部署保护萧烨。

“王爷,该用晚膳了。”小宫监端着一个托盘走进来,托盘上放着一碗温热的米粥,一碟咸菜,还有一个小小的白面馒头——这就是按“郡王份例”准备的晚膳。他放下托盘时,悄悄将一张折叠的纸条藏在馒头底下,纸条上用极细的墨字写着“文华殿西角有密道,戌时无人”——这是谢渊通过玄夜卫传来的消息,若王爷想联系萧烨,可按此线索安排。

昌顺郡王看着那碗米粥,忽然想起自己在位时的晚膳。那时的御膳房,每日都会准备上百道菜肴,有江南的鲜鱼,有北方的鹿肉,有西域的葡萄,还有宫里特供的花蜜水。他吃饭时,有十几个宫娥伺候,连碗筷都是纯金的,哪里吃过这样简陋的东西?可他的目光,却不自觉地落在馒头底下——他能感觉到,那里藏着东西,是小宫监给他的“希望”。

“这就是郡王份例?”昌顺郡王拿起筷子,却迟迟没有动。米粥很稀,能清楚地看到碗底,咸菜也有些发苦,白面馒头还带着点凉。他忽然觉得无比讽刺——他曾经挥金如土,视民脂民膏如粪土,如今成了昌顺郡王,连一碗热粥、一碟好菜都成了奢望,连与儿子联系的机会,都要靠一张藏在馒头下的纸条。

小宫监看出他的心思,低声道:“王爷,这已经比之前好多了。之前都是粗粮粥,有时候还会馊……现在至少是白米,还有馒头。”昌顺郡王苦笑一声,拿起馒头,假装掰着吃,趁机将底下的纸条藏进袖口。纸条很薄,却像千斤重——这是他与萧烨唯一的联系,也是他对抗旧党阴谋的唯一筹码。

“问你个事。”昌顺郡王叫住正要收拾碗筷的小宫监,声音低得像耳语,“文华殿那边,烨儿……今日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