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酥糕屑坠悄偷睇,烛泪凝痕犹带腻(6 / 6)

加入书签

德元年这场由旧案引发的朝堂风波,终究以周德远贬、谢渊昭雪落下帷幕,而其背后,藏着深刻的忠良心迹与历史启示。

谢渊的艰难抉择,彰显了“社稷为重,君为轻”的至高境界。面对“救君”与“守国”的两难,他没有被“君恩”绑架,也没有因风险退缩,而是以江山存续、百姓安危为根本,在绝境中寻得生机。他的隐忍与坚守,不是对君父的背叛,而是对“大忠”的诠释——真正的忠,不是愚忠盲从,而是守护君父所托的江山。

周德的发难,源于对“君恩”的执念与对实情的无知。他将个人情感凌驾于历史真相之上,以片面之词攻讦忠良,最终只能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低头。他的悲剧,在于不懂“臣道”的真谛——臣不仅要侍君,更要知国,唯有通晓国情、明辨是非,才能真正为君分忧、为国效力。

萧桓的裁决,尽显帝王的明察与公道。他没有因“君恩”苛责忠良,也没有因“旧情”纵容妄言,而是以史实为依据,既还谢渊清白,又惩戒周德妄言,展现了成熟的帝王心术。这场风波,不仅是对旧案的厘清,更是对忠良的肯定,为“天德中兴”奠定了人心基础。

历史的尘埃落定,奉天殿的朝钟依旧悠扬。谢渊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良之心,不畏岁月侵蚀;守国之举,终将青史留名。而那些在两难抉择中坚守初心的人,那些为江山社稷牺牲奉献的人,永远是一个王朝最坚实的脊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