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玉盏初擎味自清,流年暗换鬓丝生(8 / 9)

加入书签

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收拾起摊子准备回家——夜市太冷清了,再守下去也没生意,还不如早点回家,跟儿子商量囤粮的事。

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只有巡街的捕快和镇刑司的密探在走动。一个穿青布袍的书生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张抄录的疏文,想发给大家,可刚拿出疏文,就被两个镇刑司的密探拦住了:“站住!你手里拿的是什么?跟我们去镇刑司一趟!”书生挣扎着:“这是谢尚书的疏文,你们不能抓我!”可还是被强行拖走了,街上的百姓都吓得不敢出声。

陈老汉看着书生的背影,叹了口气,加快了脚步。回家的路上,他见不少大户人家都关着门,门口站着家丁,像是在防备什么。城墙根下,几个老人坐在地上叹气,望着皇城的方向,嘴里念叨着:“但愿谢尚书能挺过去,不然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回到家,儿子已经把粮囤好了,见他回来,赶紧道:“爹,您可回来了!刚才镇刑司的人来查过,问咱们有没有乱说话,还好我没说什么。”陈老汉点了点头,坐在椅子上:“谢尚书要是倒了,咱们的日子就真没指望了。当年石迁当权时,饿殍遍地,我可不想再经历一次。”

儿子叹了口气:“我听说秦飞大人在查石副提督的罪证,找到了他跟瓦剌探子的密信,可徐靖大人把密信藏起来了,还说‘没有证据’。周铁大人想审那些老卒,也被石副提督拦住了,说是‘老卒身体不好,不能审’。官官相护,真是没天理了。”

夜深了,京城一片寂静,只有巡街的马蹄声偶尔传来。陈老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全是谢尚书的身影——当年谢尚书私放军粮赈灾,救了不少人,现在他有难了,自己却帮不上忙,心里真不是滋味。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房间,可陈老汉的心里,却一片黑暗。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城墙根下,几个老人坐在地上,望着皇城的方向,默默叹气。王老汉手里拿着旱烟,抽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里满是忧虑——昨天去粮店,粮价又涨了,赵老板说刘焕大人的人又来催了,让他再涨两成,他知道,这是要把百姓往绝路上逼。

“王老汉,你说谢尚书能赢吗?”旁边的李老农问道,他的儿子在宣府跟着岳谦大人打仗,昨天寄信回来,说军器还没发,冬衣也没到,让他担心坏了。王老汉叹了口气:“不好说啊!石副提督的势力太大了,李嵩大人和刘焕大人又帮着他,陛下也拿不定主意。昨天我听说,石副提督找了个老卒做伪证,说谢尚书当年挪用军器给瓦剌,徐靖大人把老卒关在诏狱里,逼着他画押,现在连周铁大人都审不了。”

李老农捂着脸哭了:“这可怎么办啊?我儿子还等着军器和冬衣呢,再拖下去,就要出人命了!那些贪官怎么能这么狠?”旁边的张老汉摇了摇头:“当年石迁当权时也这样,构陷岳峰将军,克扣军器,最后岳峰将军战死了,石迁也没好下场。现在石副提督跟他叔父一样,早晚也会遭报应的。”

这时,一个穿褐色短打的退役军卒走过来,他当年跟着岳峰将军打仗,受过谢渊的犒赏。“各位大爷,别灰心!”他坐在地上,对大家道,“我昨天在兵部门口,见秦飞大人的人拿着证据进去了,说是找到了李嵩克扣鸟铳的账本,还有周瑞验收舞弊的签字。谢尚书正在跟陛下奏报,说不定很快就能扳倒那些贪官!”

大家都兴奋起来,李老农赶紧问:“是真的吗?那我儿子的军器和冬衣有希望了?”退役军卒点了点头:“是真的!我听兵部的人说,谢尚书还找到了石副提督跟瓦剌探子的密信,上面写着只要扳倒谢尚书,就给瓦剌开放互市。陛下看了密信,很生气,让周铁大人彻查!”

大家都欢呼起来,王老汉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太好了!终于有人管了!谢尚书真是我们的救星啊!”张老汉也笑了:“我说那些贪官早晚遭报应,现在应验了吧!”城墙根下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都开始议论,说等谢尚书扳倒了贪官,日子就能好过了。

可没过多久,一个穿青布袍的小吏匆匆跑过来,脸色惨白:“不好了!石副提督和李嵩大人造反了!他们带着镇刑司的人冲进皇宫,说是要‘清君侧’,抓谢尚书!”大家的欢呼声瞬间停了,都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说什么?”退役军卒抓住小吏的胳膊,激动地问,“他们真的造反了?谢尚书没事吧?岳谦大人的京营兵呢?”小吏喘着气:“岳谦大人的京营兵正在跟他们打仗,东华门已经打起来了!谢尚书还在皇宫里保护陛下,不知道怎么样了!”

大家都慌了神,李老农坐在地上,绝望地说:“完了,又要打仗了,我儿子怎么办啊……”王老汉攥紧了拳头:“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造反!就算是老百姓,也要为谢尚书出份力!走,我们去皇宫门口请愿,让石副提督的人住手!”他的话引得大家响应,都纷纷站起来,往皇宫方向走去。

阳光渐渐升高,照亮了京城的街道,可大家的心里却一片沉重。退役军卒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当年岳峰将军赐给他的刀,心里默默发誓:谢尚书,您一定要坚持住,我们来了!城墙根下的叹息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