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病榻孤灯摇瘦影,青丝沾露似凝珠(4 / 4)

加入书签

不能让谢渊独自面对,不能让那些蛀虫毁了恩师守护的江山。

奉天殿的方向,檐角的琉璃瓦在残月下泛着冷光,像一头蛰伏的巨兽。于科知道,他们这一去,便是要闯入巨兽的巢穴,胜负未卜,生死难料。但他别无选择,他是谢渊的门生,是兵部的主事,是守护大吴干城的人——守住恩师,守住证据,守住边防,这便是他此刻唯一的心事,唯一的执念。

卷尾语

《大吴通鉴?天德元年》载:“春三月,兵部核边镇军器,发李嵩私领鸟铳三百,刘焕克扣大同粮五万石。谢渊以御史台印奏闻,萧桓令周铁、秦飞会鞫,狱成,嵩降三级,焕罚俸一年,然石崇镇刑司之弊未纠。”史笔寥寥,却藏着那个黄昏的惊心动魄——于科的忧虑,终成朝堂博弈的序幕;谢渊的撑持,暂挽军政之危,却未除党争之根。

这场发生在兵部衙署的几个时辰里,军报与账册的背后,是新旧势力的角力,是法度与权术的交锋,是孤臣与群小的对峙。于科的每一步查证,都是在钢丝上行走:向前,是旧党的明枪暗箭;退后,是边军的生死存亡。而谢渊在奉天殿的沉默,并非妥协,实为蓄力——他深知,扳倒盘根错节的党羽,需的不是一时之勇,而是步步为营的坚韧。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往往看似微小的细节,藏着撬动乾坤的力量。那半张残破的领物单,那个被囚十年的老卒,那盏始终亮着的衙署烛火,终在日后的“镇刑司案”中,成为撕开黑暗的微光。而于科的忧虑,也化作了此后数年整顿吏治的先声——大吴的江山,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博弈与坚守中,艰难地维系着平衡。

正如谢渊后来对人言:“为官者,不怕前路风深,只怕心灯先灭。”那个黄昏的兵部衙署,心灯未灭,故江山未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