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僧徒逐势求高榻,香客贪安盼免粮(3 / 5)

加入书签

探反扑。”他怕玄夜卫孤掌难鸣,毕竟镇刑司有数百密探,玄夜卫北司只有百余暗探。

秦飞点头,拿起急报,眉头蹙起:“谢渊大人说得是,边军不能断粮。这样,你令暗探‘只录证,不抓人’,先把逆党传谣的证据攒够,等谢渊大人送完粮,再一并动手。另外,令暗探加强对李默的盯防,若他真带宣府兵入卫,务必第一时间报来。”他深知“擒逆需先稳边”,若因抓传谣者耽误粮饷,边军哗变,后果更严重,只能暂忍,待时机成熟再收网。

次日一早,吏部衙署的庭院里,张文正对着二十余名吏员训话,手里拿着“附议官员名单”,声音洪亮:“诸位都听着,萧桓陛下乃永熙帝嫡孙,复位乃正统之举,昨日石崇大人已递信,说‘复位后,附议者升三级,主官升一品’。你们今日去各官署传信,凡愿附议的官员,都把名字记在名单上,日后都是‘从龙之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吏员们闻言,眼睛都亮了——他们多是从七品的小吏,熬了十年也未必能升一级,如今有“升三级”的机会,自然不愿错过。一名吏员上前问:“大人,谢渊大人那边若知道了,会不会怪罪咱们?”他怕谢渊的刚直,去年有个吏员因私议南宫,被谢渊杖责三十,贬为庶民。

张文冷笑,从袖中掏出石崇送来的密报:“谢渊?他忙着送粮去大同卫,哪有空管咱们?再说,京营的秦云副将已暗中附议,李默总兵的宣府兵午时就到,谢渊孤掌难鸣,翻不了天!你们只管去传信,出了事,有石崇大人和我担着!”他说着,把名单递给吏员,“记住,多劝那些贪禄秩的官员,比如礼部的林文侍郎,他去年丢了祭器,怕被降职,定会附议。”

吏员们领命离去后,张文望着庭院里的吏部大印,嘴角露出笑意——他已在名单上给自己注了“吏部尚书”,只待萧桓复位,便能取代李嵩,执掌六部之首,这“从龙之功”,他志在必得。

户部衙署的粮肆前,刘焕正对着十余名吏员吩咐,手里拿着“免赋告示”的草稿,声音透着得意:“你们今日去各粮肆、驿站,告诉百姓‘萧桓陛下复位后,免京师三年赋税,今年的粮税减半’,再给每个粮肆送两石粮,说是‘萧桓陛下预支的免赋粮’,让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好处。”

一名吏员皱眉道:“大人,国库的粮本就紧张,再送两石粮给每个粮肆,大同卫的粮饷怕是更不够了,谢渊大人那边若查起来,怎么办?”他怕谢渊的严厉,去年刘焕挪用粮库银,被谢渊参了“慢军之罪”,罚俸半年,至今还心有余悸。

刘焕摆手,从袖中掏出石崇的密信:“怕什么?石崇大人已令镇刑司密探在粮车必经之路设卡,拖延粮饷,谢渊现在忙着跟粮车较劲,哪有空查咱们?再说,百姓得了粮,定会拥护萧桓陛下,谢渊就算想拦,也挡不住民心!”他顿了顿,又道,“你们只管去送粮传信,事后石崇大人许我‘户部尚书兼理藩院提督’,你们也能升一级,何乐而不为?”

吏员们闻言,不再犹豫,推着粮车往各粮肆去。刘焕望着粮车远去的背影,心里满是得意——他贪财,更贪权,若能借萧桓复位升为“理藩院提督”,便能掌管藩属国事务,捞更多好处,这“附逆”的买卖,做得值。

礼部衙署里,林文正对着“祭陵奏疏”发呆,面前放着张文派人送来的“附议名单”。他去年丢了永熙帝的祭器,一直怕被谢渊参“失察之罪”,如今见张文许“复位后升一级”,心里便动了心,却又怕事败,连累家人。

“大人,户部的吏员来传信,说‘萧桓陛下复位后免三年赋税,百姓都在盼着’,张文大人也说‘李默总兵的宣府兵午时就到,京营已归附’,咱们若不附议,日后怕是要被降职。”属吏站在旁侧,语气带着急切——他是林文的远房侄子,怕林文错过机会,连累自己。

林文拿起名单,指尖在“林文”二字上犹豫:“可谢渊大人那边……他最恨附逆,若事败,咱们都会被抄家。”他想起七年前谢渊助代宗登基时,斩了二十余名附逆官员,至今心有余悸。

属吏道:“大人,谢渊大人忙着送粮,哪有空管咱们?再说,石崇大人手里有您丢祭器的账册,您若不附议,他就把账册呈给谢渊大人,到时候还是要被降职,不如赌一把,若事成,就能升一级,还能把丢祭器的事压下去。”官官相护的背后,从来都是“胁迫与投机”,林文深知自己有把柄在石崇手里,不附议便是死路一条,只能咬牙在名单上签了字。

京营副将秦云的府中,石崇的密探正拿着“附议信”,站在秦云面前,语气带着诱惑:“秦大人,萧桓陛下复位后,许您‘京营总兵兼都督佥事’,从二品的官阶,比您现在的从三品副将高两级,您若附议,日后便是京营最高将领,何乐而不为?”

秦云握着腰间的佩剑,眉头紧锁——他是谢渊的门生,七年前谢渊举荐他任京营副将,他本不愿附逆,可“京营总兵”的诱惑太大,且他知道,李默的宣府兵午时就到,若京营不附议,定会被宣府兵压制,到时候还是要归附,不如早附议,还能得个“从龙之功”。

“萧桓陛下真能复位?谢渊老师那边,我该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