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敢问家宅安与厄?老伴咳疾孙儿弱。(4 / 5)
就将他与逆党缠在一起,如今又添了“凶兆”的羁绊,让他更像个随波逐流的棋子,而非掌控全局的“故君”。
吏部衙署,张文正对着“附逆官员名单”发呆,属吏匆匆进来,报了街市术士的事。张文手里的笔“啪”地掉在纸上,墨晕开一片:“‘龙战于野’?这是说君位相争,莫不是咱们的谋泄了?”他最惜命,若复辟失败,不仅官没了,还会灭族。
“大人,石大人已令密探去查术士,还说‘不会有事’。”属吏道,却掩不住眼底的慌乱。
张文站起身,在案前踱步:“不会有事?玄夜卫若不知道,怎么会有术士出来散布凶兆?”他想起昨日给林文送黄金时,林文说“玄夜卫最近查得紧”,心里更慌,“你去给石大人递信,说‘林文恐会反水,明日祭陵的事需再确认’,若林文不肯奏请,咱们就改期。”
属吏领命离去后,张文拿起“附逆官员名单”,划掉几个意志不坚定的名字——他要给自己留后路,若复辟失败,便说“这些人胁迫某,某是被迫附逆”。官官相护的背后,从来都是“自保为先”,张文的疑惧与自保,正让逆党的联盟,一点点出现裂痕。
日暮时分,街市的人渐渐少了,术士收拾起粗布、铜钱、黄纸,背起竹杖,往巷陌深处走去。镇刑司的密探仍在后面跟着,却没敢动手——玄夜卫暗探就跟在不远处,若他抓人,定会被阻拦。
术士走到巷口,忽然转身,对着密探的方向道:“某只是卜筮谋生,大人若不信,可去陕西查某的路引,不必一直跟着。”密探愣了愣,再追时,术士已拐进另一条巷子,没了踪影——这是玄夜卫安排的脱身之计,既不让旧党抓住把柄,也让“术士神秘”的印象更深,进一步搅乱逆党心神。
街市上,“大凶”的流言仍在传——粮肆掌柜关店早了,布庄掌柜把值钱的布收进内屋,连巡街皂隶也多带了根棍子。这些细微的变化,都通过玄夜卫暗探的汇报,传到了秦飞手中。而镇刑司密室里,石崇仍在与徐靖争吵——徐靖要改期,石崇要按原计划,两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原本“同心”的逆党,终因一个术士的“凶兆”,生了无法弥补的嫌隙。
深夜的兵部衙署,烛火仍亮着。谢渊批完最后一份《宣府卫烽燧巡查册》,揉了揉发酸的肩。杨武进来时,手里拿着秦飞送来的密信,却没立刻呈上:“老师,您已忙了一日,该歇了,这些杂事明日再看也不迟。”
谢渊摇头,接过密信,却没拆:“边军的事要紧,杂事晚些再看。”他将密信放在案角,拿起《大同卫火器需求禀》,继续核实战器数量——他不知道,这封密信里,藏着“术士探逆”的全盘计划,藏着玄夜卫对他的守护,更藏着逆党内部的混乱。
窗外的夜色渐浓,街市的流言早已平息,只有玄夜卫的暗探仍在各要地伏候,守护着京师的安稳,也守护着这位全心筹边的枢臣。谢渊的公心,让他隔绝了街市的异动,却也让他在无形之中,成了大吴最坚固的屏障——逆党的私谋,终在他的“不知”与玄夜卫的“暗防”中,一步步走向溃亡。
片尾
街市术士现的日暮,京师的暗涌仍在继续:镇刑司密室,石崇与徐靖为“改期”争吵,案上的布防图被揉得发皱;南宫思政堂,萧桓握着旧符发呆,禅位诏书上的墨迹似也失了光泽;吏部衙署,张文划掉附逆官员的名字,名单上满是涂改的痕迹;玄夜卫北司,秦飞看着暗探送来的汇报,眼底闪过一丝了然——术士的“凶兆”已起作用,逆党内部生隙,举事的根基已动。
兵部衙署的烛火仍亮着,谢渊坐在案前,面前摊着《边军粮饷总册》,陈忠、杨武、于科围在旁侧,商议着明日的粮运、调兵、验铳。案角的玄夜卫密信仍未拆封,被《火器需求禀》压着,像个沉默的守护者。谢渊的目光,始终落在“边军”“粮饷”“防务”上,他不知道,街市上的一场小小卜筮,已悄然改变了逆党的部署,为他日后擒逆、安社稷,铺好了路。
夜色渐深,东方泛起一丝微光,明日辰时越来越近了。逆党仍在为“改期”争吵,玄夜卫仍在暗防,谢渊仍在筹边——所有人的命运,都在这“凶兆”的余波中,悄然转向,而最终的裁决,终将在明日辰时,随着逆党的举事与玄夜卫的反击,尘埃落定。
卷尾语
街市术士案,非“卜筮惑民”之浅事,乃“以谋制谋、以静制动”之深刻较量——玄夜卫借术士之“凶兆”,搅逆党心神、探逆党虚实,显律法之严、暗侦之巧;石崇辈因“凶兆”生疑、因猜忌内斗,显私谋之脆、人心之散;谢渊以公心筹边,虽隔绝街市异动,却以“忠勤”凝聚人心(陈忠、杨武、于科之助)、以“社稷为重”成屏障,显公心之笃、护稷之坚。
此案之诫,在“私谋必溃、公心必安”——逆党虽借官官相护潜筹,却难抵流言之扰、内部之疑;虽以“复辟”之名掩夺权之实,却难敌玄夜卫之暗防、民心之向背;玄夜卫虽以“术士”为棋,却非妄为,乃“以智制逆”之策,终让逆党自乱阵脚;谢渊虽未察暗局,却以“公心”为盾,让大吴在风雨欲来之际,仍有稳固根基。
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