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不是私争权位事,只缘旧过锁愁情(5 / 5)

加入书签

藏入御案抽屉,院中的衰草仍在风中晃动,却再没了往日的萧瑟——他的“复位”念想,随徐靖密信的纸灰散在草叶间,随谢渊昔年的谏言沉在记忆里,随“护社稷”三字的墨痕定在心底。

兵部衙署的晨光里,谢渊正与秦飞、周敦、秦云议事,案上摊着南宫监控密报——“萧桓晨出殿,撒纸灰于衰草,归殿后书‘护社稷’三字”,谢渊指尖划过这行字,眼底闪过一丝浅淡的释然,却未多言,只继续部署防控:“盯紧徐靖、寿宁侯,萧桓那边,暂减暗探,勿扰其静。”

西角门的晨光里,卫安仍在值守,却不知他等的“复位信号”已在萧桓心中消散;诏狱署的晨光里,徐靖仍在筹划与寿宁侯的会面,却不知他寄望的“旧帝助力”已不复存在——私党的谋仍在继续,可他们的核心“棋子”,已在忆旧谏中明了今责,这场复辟之局,从萧桓藏起“护社稷”宣纸的那一刻,已悄然偏轨。

卷尾语

萧桓忆昔年御驾亲征之谏,非仅“怀旧”之绪,更在“明今”之悟——他忆谢渊三疏苦劝之忠,悔当年不听谏之愚,惧今日谢渊权之盛,终在“护社稷”三字中寻得今责。此忆非空泛之念,乃“私权欲”向“公纲纪”之低头,乃“旧帝”向“社稷”之归心。

在“忆”与“明”的暗转——萧桓之忆,从“怒谢渊阻亲征”到“悔不听护社稷”,从“盼私党助复位”到“惧谢渊阻乱政”,终至“明今责守南宫”,情感之变层层递进,逻辑之环步步闭合。谢渊虽未出场,却以“昔年谏臣”“今时柱石”之影,贯穿萧桓之忆,成其悟今之钥。

南宫的御案浅痕、德胜门的退敌令旗、土木堡的溃兵沙尘、“护社稷”的宣纸墨痕,皆为这场“忆悟”之注脚——浅痕记旧过,令旗显今威,沙尘映愚行,墨痕定今心。萧桓之悟,非偶然之念,乃谢渊“护社稷”精神之潜移默化,乃“民心”“律法”之必然感召。

非因私党之谋仍在,乃因萧桓之悟尚需印证——徐靖、寿宁侯若知萧桓归心社稷,是否仍敢举事?谢渊若察萧桓今责之明,是否会调整防控之策?南宫的高墙内,萧桓藏起的“护社稷”宣纸,终将成为这场谋变的关键暗线——它或令私党之谋自溃,或令谢渊之守更稳,或令大吴之局终归安稳。

乃“私权欲”之败,“公纲纪”之胜——萧桓虽未复帝位,却寻得比帝位更重的“今责”;谢渊虽未阻复位,却以昔年之谏令旧帝归心。二者虽未谋面,却以“护社稷”为纽带,共护大吴之稳,此乃大吴之幸,百姓之幸,亦乃“直臣守纲”“宗室明责”之千古典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