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南宫冷阶凝露光,私徒潜谒说旧王(2 / 4)
巴掌大的佩刀残片,双手举过头顶:“陛下!此乃京营旧部名册,皆是当年随陛下征战的人;这残片,是陛下北征时遗失的佩刀上的——臣从旧市寻来,京营的人见了,都说‘只认陛下’!”
萧桓的目光先落在名册上,黄绫边缘磨得发毛,上面用朱砂圈的名字旁,还注着小字——“漠北之战护左翼”“永乐二十一年随驾”,是他当年亲手记在京营册上的细节,石崇竟都抄了下来。再看那枚残片,锈迹里还能辨出元兴帝赐刀时刻的“忠勇”二字,他指尖颤巍巍碰上去,指甲缝里蹭上锈屑,像摸到了七年前的战场——那时他还穿着金甲,佩着这把刀,在漠北喊“冲锋”时,刀刃映着日光。
“他们……真还认朕?”萧桓的声音软了些,把残片捏在手里,指腹反复蹭着锈迹,“七年了,他们就不怕担罪?”石崇忙答:“陛下,旧部说‘臣的命是陛下救的,官是陛下给的,怕什么担罪’!只要陛下点头,京营的人刀都能出鞘!”
萧桓侧身让二人进屋,门在身后“吱呀”关上,把晨雾挡在了外面。屋内比院里还冷,案上摆着半盏凉透的茶,茶叶沉在杯底,是昨日的旧茶——他舍不得倒,想今日再添点热水。烛台上的蜡烛燃了一半,烛泪堆在台边,像凝固的愁绪,照得墙上萧桓的影子拉得很长,孤得晃眼。
“就算旧部愿听调,”萧桓走到案前,拿起那盏凉茶,却没喝,只是望着杯中晃动的烛影,“入宫的路呢?宫门守卫若拦着怎么办?禁宫里的人,会不会通风报信?”他问得细,七年幽禁没磨掉他的谨慎,反而让他怕——怕一步踏错,连这南宫的旧屋都待不住。
徐靖往前挪了挪膝盖,青石板的冷意更重了:“陛下放心!臣等已摸清宫门守卫的换班时辰,辰时三刻是交接的空当;禁宫里的旧人,也递了话,愿为陛下引路——只要陛下随臣等走,定能顺利入宫!”他说得急,额角的汗滴在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很快又被寒气凝住。
石崇见萧桓还在犹豫,忙从怀中取出一封折得整齐的密信,递到萧桓面前:“陛下,这是京营旧部的亲笔信,您看——”信的封蜡是暗红色的,边缘有点残损,是石崇昨夜赶路时不小心蹭的,信纸是京营常用的糙纸,上面的字迹虽潦草,却透着劲:“某等随陛下征战多年,今愿听调,助陛下复位,复旧日气象。”
萧桓接过密信,指尖捏着纸边,指腹能觉出纸张的粗糙——这纸他太熟了,当年他在京营时,将官们递的军情,都是这种纸。他逐字细看,看到“复旧日气象”时,指尖顿了顿——旧日里,他还是皇帝,京营的人见了他,会齐声喊“陛下”,不是现在这样,连块热糕都讨不到。
“他们就这么信你们?”萧桓抬头,眼里多了点疑。石崇答:“陛下,臣等与京营的人,当年都随您在漠北拼过命,您还记得吗?那年您带我们冲阵,腿上中了箭,还是他们背着您退下来的——这份情,没断!”萧桓把密信放在案上,指尖在字迹上划了划,心里的犹豫渐渐散了——有旧部的信,有当年的情,这事好像真能成。
徐靖见萧桓松口,忙从木箱里取出一张京城地图,铺在案上。地图是京营的旧图,边缘被翻得卷边,某几处城门旁还用红笔圈了圈——是当年萧桓标过的扎营点。烛火摇曳,映得地图上的正阳门、崇文门格外清晰,徐靖用指尖点着正阳门:“陛下请看,此门是入内城的要道,京营的人约定辰时三刻控制这里,不让人出入;崇文门也会有人守着,断不了入宫的路。”
萧桓俯身看着地图,指尖落在“南宫”到“禁宫”的线上——这条路他太熟了,当年他还是太子时,每日都走,如今却像隔了层雾。“你们呢?”他问,“朕怎么跟你们汇合?”石崇答:“陛下,辰时三刻,臣与徐卿在西角门等您,带您从偏道入宫;京营的人会在宫门外备好仪仗,等您一到,便护您入殿。”
烛火“噼啪”爆了个火星,落在地图的“禁宫”处,烧了个小黑点。萧桓盯着那个黑点,忽然道:“宫门外得留些人,防里面的人逃出去报信;还有,御书房得守住,别让里面的人把印信藏了。”他说得笃定,没了刚才的犹豫,像七年前在京营部署军务时那样,石崇、徐靖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喜——萧桓,终于有了当年的样子。
烛火渐渐矮了,萧桓拿起案上的名册,指尖划过上面的名字,指甲蹭过朱砂圈的痕迹:“京营的人,复位后都升一级,加禄两千石——他们跟着朕,不能亏了。”他顿了顿,看向石崇、徐靖,“你们二人,冒死来此,又联络旧部,朕封你们为内阁学士,掌朝政,加禄三千石。”
石崇、徐靖忙再次跪地叩首,额头碰在青石板上,发出“咚”的轻响:“臣等谢陛下!愿为陛下效死!”萧桓伸手扶他们,指尖触到石崇的袖口,竟带着薄汗——是激动,也是怕。“起来吧,”他的声音软了些,指腹擦过石崇袖口磨破的边,“夜里冷,别跪久了。”
徐靖起身时,不小心碰倒了案边的凉茶,茶水洒在名册上,晕开一小片墨。萧桓忙用袖角去擦,动作里带着急——这名册,是他复位的希望。石崇见状,忙道:“陛下,臣明日再抄一份新的来。”萧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