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南宫窗震甲声扬,十万儿郎练战场(5 / 6)
声,心中涌起一股灼热的力量——有这么多士卒支持,有同僚们的帮助,还有鲁王的理解,明日的早朝,他一定能赢。“明日早朝,”谢渊看着众人,眼神坚定,“李嵩弹劾时,我先呈操练记录,证明改革有成效;秦飞呈他受贿的证据,证明他是被勋贵收买;岳将军你作证,说操练是为了边防,士卒们都支持;杨侍郎你准备好《大吴会典》,若李嵩说我滥用军法,你便引会典反驳。我们各司其职,定能挫败勋贵的阴谋!”众人齐声应道:“遵令!”帐篷外的歌声越来越响,像一曲改革的赞歌,回荡在京城的上空。
酉时初刻,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团营校场上,把十万士卒的影子拉得很长。操练结束,士卒们列队返回营寨,脚步声整齐划一,没有一人喧哗。谢渊留在高台上,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甲胄上的汗水反射着金光,像一片流动的铠甲海洋。岳谦在检查兵器库,他拿着一本《兵器登记簿》,逐一核对佛郎机炮、长枪、马刀的数量,确保明日操练的兵器完好无损。“大人,”岳谦喊道,“兵器都没问题,炮药也充足,明日可以进行实战演练。”
谢渊点点头,走到校场中央,脚下的黄土还带着操练的温度。他弯腰抓起一把土,土粒从指缝间滑落,带着淡淡的硝烟味——这是操练留下的痕迹,是改革的痕迹。李忠端来一碗热粥,粥里放了些青菜,是营中炊事兵特意做的。“大人,您忙了一天,吃点东西歇息吧。明日早朝,还要应对李嵩的弹劾呢。”谢渊接过粥碗,温热的粥水滑入腹中,驱散了一天的疲惫。“李忠,”谢渊问道,“士卒们的情绪怎么样?有没有人怕勋贵报复?”李忠笑道:“大人放心,士卒们都不怕!他们说,有大人在,有军法在,勋贵不敢怎么样。刚才还有老卒说,就算勋贵报复,他们也愿意跟着大人练下去,总比以前当私奴强。”
谢渊心中感动,他知道,士卒们的信任是他最大的底气。离开校场时,暮色已经降临,营寨里亮起了灯笼,一盏盏灯笼连成一片,像星星落在地上。远处京城的灯火也渐渐亮起,与营寨的灯笼交相辉映。谢渊骑在马上,耳边还回响着士卒们的歌声,眼前浮现出明日早朝的场景——他仿佛看到李嵩被证据揭穿时的慌乱,看到陛下震怒的表情,看到勋贵们失望的眼神,更看到操练继续进行,团营越来越强,最终打退瓦剌,守住京师。
回到兵部衙署,谢渊连夜整理明日要呈给陛下的奏疏,把操练记录、考核图表、李嵩受贿证据都整理好,用锦盒装好。案上的烛火跳动着,映着他专注的脸庞,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他才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咚——咚——”,卯时到了,新的一天开始了,一场决定改革命运的早朝,即将拉开帷幕。
片尾
次日卯时,早朝大殿的钟声响起,文武百官列队而入,气氛肃穆。李嵩果然第一个出列,捧着弹劾折,高声道:“陛下,谢渊滥用军法,杖责勋贵举荐的将领;借操练之名拥兵自重,十万士卒只知有谢渊,不知有陛下;更苛待士卒,粮饷不足,恐引发兵变!请陛下严惩谢渊,罢其兵部尚书之职,改由英国公暂管团营!”谢渊从容出列,躬身道:“陛下,李嵩所言皆为不实!臣有团营操练记录为证,士卒命中率从三成提升至七成,冲锋速度提高近一倍,改革成效显着;臣还有玄夜卫查获的证据,证明李嵩受英国公、定国公贿赂,为其诬陷臣!”
谢渊呈上操练记录与证据,萧栎翻看后,脸色骤沉,将证据扔在李嵩面前:“李嵩!你身为吏部尚书,竟收受贿赂,诬陷忠臣,该当何罪?”李嵩脸色惨白,跪地求饶:“陛下饶命!臣是被勋贵胁迫的!”此时鲁王出列,躬身道:“陛下,臣昨日亲见团营操练,士卒们练的都是实战本事,粮饷充足,士气高涨,谢大人是为了边防,绝非拥兵自重!”岳谦也出列作证:“陛下,团营操练是为应对瓦剌犯边,士卒们都愿跟着谢大人练,绝无兵变之意!”萧栎怒喝:“李嵩收受贿赂,诬陷忠臣,打入诏狱署审讯!英国公、定国公干预军政,罚俸一年,不得再插手团营事务!谢渊改革有功,继续掌兵部,督练团营!”
早朝结束后,谢渊返回团营,十万士卒听闻消息,齐声高呼“谢大人万岁!大吴万岁!”声浪震动京城,南宫的窗棂颤得更厉害了。此后三个月,团营操练日见成效,瓦剌来犯时,团营与边军协同作战,大败瓦剌,收复失地。京城百姓扶老携幼,站在路边迎接凯旋的士卒,都说:“是谢大人的十万操练士卒,守住了京师!”
那震彻京城的操练声,最终化作大吴史册上的一段佳话,见证着一位直臣以铁血手段破积弊、以赤诚之心护江山的不朽传奇。
卷尾语
南宫窗外的操练风暴,以卯时谢渊催粮饷始,以次日早朝挫败弹劾终,短短一日余,浓缩了“改革破积弊、权斗明交锋”的壮阔图景。谢渊未因勋贵施压而退缩,未因部门推诿而停滞,以“逼粮饷(破部门掣肘)、惩怠将(立军法威严)、破流言(获宗室支持)、呈实绩(固帝王信任)”为策,将十万士卒的操练声,化作改革的惊雷,震碎了勋贵“以私废公”的沉疴,也震醒了朝堂对“军制积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