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唯才是举昭天宪,笔笔御批带血红(4 / 5)
见上面“考核类别”一栏写着“普通士卒”,字迹工整,显然是吏部尚书的子弟亲笔所填。他点头道:“回复你家大人,考核公正公开,无论身份高低,皆一视同仁,无人能徇私舞弊。”
申时初刻,谢渊带着《神武皇帝宝训》善本,前往内阁典籍库归还。他将宝训放回鎏金铜匣时,特意嘱咐典籍官:“今后此宝训需抄录十份副本,分送兵部、御史台、五军都督府、各边卫总兵府,让百官、将领皆知太祖遗训的完整内容,不得再被删改、曲解。另外,典籍库需增设玄夜卫校尉值守,非有陛下谕旨或兵部、礼部联批文书,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启金匮阁。”典籍官躬身应道:“下官遵令,定当妥善保管宝训,不让圣君遗训再蒙尘。”
返回兵部途中,谢渊遇到都督同知,对方翻身下马汇报:“大人,京营士卒报名参加军职考核者已达三千人,其中不少是从马夫、伙夫做起的普通士卒,士气高涨得很!”谢渊欣慰点头,嘴角露出一丝浅笑:“这才是太祖皇帝想要的军队——唯才是举,不分贵贱,人人都有奔头。”他顿了顿,又道:“考核时需派御史台官员全程监督,每个考核环节都要记录在案,若发现有勋贵暗中送礼、打招呼舞弊者,即刻拿下,连同包庇者一并参奏。”
申时三刻,谢渊在兵部批阅《边卫世袭子弟考核名单》,翻到宣府卫副总兵侄子的名字时,眉头微微蹙起——名单备注栏写着“世袭百户,任职三年,未到营履职一次”。他提笔在名单旁批注:“宣府卫副总兵之侄,需先到宣府卫补满一年戍边职责,参与边境巡逻、防务建设,待戍边期满且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京师军职考核,否则取消所有考核资格。”写完后,他将名单递给文书,语气郑重:“通知宣府卫总兵,严格监督此人戍边,若有懈怠,连宣府卫副总兵一并追责。”
文书接过名单离去后,玄夜卫北司指挥使送来审讯结果:“大人,魏国公府的删改本,是十年前魏国公请民间刻坊伪造的,共刻了五本,除府中私藏的一本,其余四本已在十年间陆续销毁,参与伪造的刻工、管家已全部抓获,皆供认不讳。”谢渊点头道:“按律严惩——刻工流放辽东,管家杖责五十后贬为奴,让他们给所有敢篡改典籍的人做个警示。”
酉时初刻,暮色渐浓,兵部衙署的烛火已点亮。谢渊仍在整理《宝训宣读完结奏疏》,奏疏中详细记录了太庙宣训的经过、勋贵的惩处结果、改革的推进计划,每一项都附上了具体条款与证据。他写道:“……太祖遗训‘唯才是举’,实乃治军之本,今借宝训澄清祖制,既安士卒之心,又肃勋贵之弊,后续当以宝训为纲,持续整顿军纲,让大吴军旅复归开国时的强盛……”
此时,兵部侍郎走进来,递上《军职考核细则》定稿:“大人,细则已按宝训修订完毕,您过目是否可行?”谢渊接过细则,仔细翻看,见“考核不合格者,永不授予世袭军职”“勋贵子弟考核需与普通士卒同场竞技,分批次考核,避免舞弊”等条款清晰明确,完全符合宝训要义,点头道:“很好,明日早朝奏请陛下批准后,即刻颁布全国。”兵部侍郎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大人,勋贵虽暂时屈服,但他们根基深厚,日后恐会借其他由头反扑,您需多做防备。”
“反扑便让他们来。”谢渊目光坚定,望向窗外渐暗的天,“有太祖宝训为依据,有国法为后盾,更有士卒百姓的支持,再大的风浪也能顶住。只要守住‘唯才是举’的根本,不让特权死灰复燃,大吴的军旅便会越来越强。”
片尾
戌时初刻,谢渊走出兵部衙署,晚风带着太庙方向飘来的香火气息,混着皇城的槐花香,拂过他的官袍。他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仿佛看到神武皇帝的英灵在云端注视着这片土地——今日,他守住了开国圣君的遗训,打破了勋贵垄断军职的特权枷锁,为大吴的军队找回了“唯才是举”的本源,也为无数普通士卒打开了上升的通道。
次日朝会,萧栎颁布《遵宝训整军诏》,将太庙宣训的成果、军职考核的细则、勋贵的惩处结果昭告全国。诏书中写道:“太祖遗训‘唯才是举’,乃大吴建军之魂,今当奉此训整军,革除世袭之弊,让军旅归正途、士卒有奔头……”百官齐呼“陛下圣明”,谢渊立于列中,望着御座上的萧栎,心中清楚:这场以祖制破特权的博弈,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今后,他需以《神武皇帝宝训》为纲,持续整顿军纲,让“唯才是举”真正融入大吴的军政血脉,成为永不褪色的治军准则。
太庙前的广场上,《神武皇帝宝训》中“军无定员,唯才是举”的条款被刻成石碑,立在祭台旁,供百姓与士卒瞻仰。每当京营新兵入伍,将领都会带着他们来到碑前,诵读这八个字,让太祖遗训的精神,代代相传,守护大吴的江山永固。
卷尾语
太庙宣《神武皇帝宝训》一案,以辰时勋贵借“祖制”反扑始,以戌时谢渊定整军纲领终,短短六个时辰,完成了“特权曲解祖制”到“圣训正本清源”的彻底逆转。谢渊未凭强权压制,也未靠帝王独断,而是以“开国皇帝遗训”为最锋利的武器——既绕开了“官官相护”的利益网络,又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