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醉言非是糊涂语,铁证终教罪孽空(2 / 5)

加入书签

发落’?张文,你一再为杨武开脱,莫非与他同谋?”

张文脸色骤变:“大人休要血口喷人!属下与杨侍郎只是同僚,并无同谋!”

“有无同谋,一查便知。”谢渊转向门外,高声道,“传秦飞!”

不多时,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快步走入,躬身道:“大人有何吩咐?”

“即刻搜查杨武府邸,查抄账目、银两,若有与粮饷差额相符的款项,即刻带回!”谢渊沉声道,“另外,提审杨武府中管家、粮饷科相关吏员,查明私扣军粮的去向!”

“属下遵旨!”秦飞领命而去。

杨武见状,彻底崩溃,哭喊着:“谢大人饶命!臣认罪!军粮是臣私扣的,但臣也是受人指使,并非本意啊!”

谢渊眼神一凛:“受谁指使?从实招来!”

“是……是前吏部尚书李嵩的旧部,他们让臣私扣军粮,变卖后所得银两用于行贿勋贵,为李嵩翻案铺路!”杨武哭诉道,“臣一时糊涂,才被他们利用,求大人给臣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谢渊心中了然——果然是旧党残余在作祟。他冷声道:“你既知认罪,便将参与此事的旧党成员一一供出,若有隐瞒,罪加一等!”

杨武连连点头:“臣愿供出!有吏部郎中王庆、礼部主事赵安……”

此时,张文脸色惨白,悄悄向门口挪动,却被谢渊一眼看穿:“张文,你想去哪里?杨武供出的人中有你的门生赵安,你敢说与此事无关?来人,将张文拿下,一并交御史台审讯!”

侍卫上前,将张文按倒在地。谢渊看着被押住的二人,心中没有快意,只有沉重——兵部乃军政要害,竟被旧党渗透至此,若不彻底清除,边防危矣。

秦飞很快返回,呈上查抄的证据:“大人,杨武府邸搜出白银五千两,与粮饷差额数目相符;账目显示,这些银两已分批次送给王庆、赵安等人,再由他们转交勋贵。管家供认,杨武每月都会私扣部分军粮变卖,已持续半年有余。”

谢渊将证据一一过目,随即下令:“将杨武、张文打入诏狱,王庆、赵安等涉案人员即刻缉捕;所有变卖的军粮、冬衣,命户部即刻补足,由李默派人押送至宣府卫;战死、冻伤士卒的家属,加倍抚恤。”

处置完毕,宴厅内的官员皆面露敬畏,再无人敢多言。谢渊看着满桌狼藉的菜肴,心中五味杂陈——一场宴饮,竟成了查案的战场,这并非他所愿,却是清除旧党、守护军粮的必要之举。

次日朝会,谢渊将杨武私扣军粮之事奏报萧栎,呈上所有证据。萧栎震怒:“杨武身为兵部侍郎,竟敢私扣军粮,致士卒死伤,罪该万死!张文包庇同党,亦当严惩!传旨:杨武斩立决,张文革职流放,王庆、赵安等涉案人员一律处斩,家产抄没,用于抚恤士卒家属!”

“陛下圣明!”谢渊躬身行礼,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退朝后,秦飞追上谢渊:“大人,据杨武供认,旧党残余还计划在冬防前再次私扣大同卫军粮,我们是否提前布防?”

谢渊点头:“立刻加强对大同卫粮饷调度的监督,派御史台官员驻粮库核查,同时密切监控旧党残余的动向,一旦有异动,即刻抓捕!”

“属下明白。”秦飞领命而去。

谢渊站在宫门前,望着远处的兵部衙署,心中清楚,这只是清除兵部旧党残余的开始。他暗下决心,无论前路有多少阻力,都要彻底整顿兵部,完善军粮监督制度,让边军士卒再也不必因官员贪腐而冻饿受苦,让大吴的边防真正固若金汤。

杨武案审结后,谢渊立刻着手整顿兵部,首先修订《兵部军粮调度细则》。细则中明确规定:“军粮转发需经尚书、侍郎、粮饷科主事三方签字确认,缺一不可;每批军粮需附《转运清单》,注明数量、去向、接收人,由御史台逐批核验;私扣、挪用军粮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斩立决,家属连坐。”

修订期间,兵部旧吏多有抵触,称“细则过于严苛,恐影响调度效率”。谢渊在兵部议事会上驳斥道:“效率若以士卒性命为代价,要来何用?永乐年间,元兴帝北征时,兵部因军粮调度严苛,未有一次延误,士卒无一人冻饿;反观近年,因细则松弛,私扣军粮之事屡禁不止,这便是严苛与宽松的区别!”他援引祖制,又列举杨武案的惨烈后果,说得旧吏们哑口无言。

细则颁布后,谢渊命御史台派五名御史驻兵部粮饷科,全程监督军粮调度。为确保细则落地,他还亲自带队,抽查了京郊、通州等地的粮库,对发现的账目不符问题,当场严惩了三名粮库吏员,震慑了所有参与军粮调度的官员。

不出一月,兵部军粮调度焕然一新,粮饷转发及时,账目清晰,再无私扣、挪用之事。宣府卫李默送来书信,称“补足的军粮、冬衣已全部发放到位,士卒士气高涨,冬防准备就绪”。谢渊读着书信,心中稍安,随即命人将杨武案的处置结果及新细则抄录成册,发往各边卫,以儆效尤。

然而,旧党残余并未善罢甘休。半月后,一份匿名弹劾疏出现在萧栎御案上,称“谢渊借整顿兵部之名,排除异己,滥用御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