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虚称家兵曾护驾,实借功名欲扩权(2 / 6)
年京师保卫战期间,你府中家丁仅八百人,且多为老弱,何来三千家兵?”这是他昨日命秦飞加急核查的结果——萧瑛府中实际家丁仅八百,所谓“三千家兵”,纯属虚构。
萧瑛浑身一震,再也说不出话来。席上的勋贵们见状,纷纷低下头,不敢再言语。王瑾等攀附官员也面露尴尬,悄然坐回原位。谢渊看着萧瑛慌乱的神色,心中却无快意——他知道,萧瑛只是冰山一角,勋贵集团借“军功”谋私并非首次,此前已有多位侯爷虚报家兵人数,冒领军饷,只是碍于其家世,未敢彻查。今日既然撕破脸,便需一查到底,以儆效尤。
“陛下,”谢渊躬身道,“成国公虚报家兵、冒称护驾之功,已犯‘欺君’之罪;且臣怀疑,勋贵集团中尚有多人虚报家兵人数、冒领军饷,恳请陛下命兵部、户部、玄夜卫联合核查勋贵家兵名册及粮饷发放情况,彻底清除积弊!”
萧栎沉吟片刻,终是颔首:“准奏。谢渊牵头,刘焕、周显协同,三日内拿出核查方案,一月内完成核查,若有冒领军饷、虚报人数者,严惩不贷!”
核查方案的制定远比想象中艰难。次日清晨,谢渊召集刘焕、周显及兵部、户部、玄夜卫的官员在御史台议事,刚提出“逐府核查家兵名册、比对粮饷账目”,户部侍郎陈忠便提出异议:“谢大人,勋贵庄田遍布京郊,家兵多分散驻守,逐府核查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易引发勋贵不满,恐生事端。”
谢渊知道,陈忠的岳父是怀远侯,属勋贵集团,这番话实则是为勋贵开脱。他冷声道:“陈侍郎,冒领军饷是‘欺君之罪’,若因怕生事端而放任,便是对陛下不忠、对百姓不仁。户部需调出近三年勋贵家兵粮饷发放账目,玄夜卫需核查家兵实际人数,兵部则对照名册核验,各司其职,不得推诿!”
周显立刻附和:“谢大人所言极是,玄夜卫已抽调两百校尉,随时可待命核查。”刘焕也点头道:“户部会全力配合,调出粮饷账目。”陈忠见无人支持自己,只得闭口不言。
方案既定,核查随即展开。第三日,玄夜卫便查出怀远侯虚报家兵两百人,冒领军饷白银三千两;第五日,兵部发现定国公家兵名册中有五十人实为亡故家丁,却仍在领饷。消息传回御史台,谢渊命人将证据整理成册,准备呈给萧栎,却接到周显的密报:“成国公暗中联络十余位勋贵,欲联名弹劾大人‘苛待勋贵、动摇国本’。”
谢渊心中一凛。他明白,勋贵集团不会坐以待毙,定会反扑。他当即决定,先拿怀远侯开刀——怀远侯是陈忠的岳父,拿下他,既能震慑陈忠,又能敲山震虎,让其他勋贵不敢轻举妄动。
当日下午,谢渊率御史台官员直奔怀远侯府。怀远侯见谢渊手持证据,先是抵赖,后又以“勋贵体面”相胁,最后竟拿出白银五千两,试图行贿:“谢大人,一点薄礼,不成敬意,此事还请通融。”
谢渊看着桌上的白银,眼中满是鄙夷:“怀远侯,你虚报家兵、冒领军饷,已是死罪,还敢行贿御史台,罪加一等!”他命人将白银封存,作为行贿证据,同时将怀远侯押入诏狱。
消息传开,勋贵集团震动。定国公等原本打算联名弹劾的勋贵,纷纷打消念头,主动向兵部补交了虚报的家兵人数。陈忠也吓得称病在家,不敢再阻挠核查。谢渊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勋贵集团根基深厚,定会寻找机会报复,他必须尽快完成核查,将证据呈给萧栎,让帝王做出最终裁决。
核查进行到第二十日,已查出五位国公、八位侯爷虚报家兵共计一千五百人,冒领军饷白银逾五万两。谢渊将证据汇总成册,入宫呈给萧栎。乾清宫内,萧栎看着厚厚的卷宗,面色凝重:“这些勋贵,竟贪腐至此!若不严惩,何以服众?”
谢渊躬身道:“陛下,勋贵冒领军饷,不仅浪费国库,更败坏军纪。按《大吴律?刑律》,当削爵夺产,严惩主犯;但念及部分勋贵是开国功臣之后,可酌情从轻,削去部分庄田,追缴冒领的军饷,以观后效。”他知道,萧栎既想肃贪,又不想彻底得罪勋贵集团,以免动摇统治根基,故提出“酌情从轻”的建议。
萧栎点头:“准奏。成国公萧瑛虚报家兵、冒称护驾,削去国公爵位,降为伯爵;怀远侯行贿、虚报,削爵夺产,流放辽东;其余勋贵追缴军饷,削去部分庄田。另命兵部修订《勋贵家兵规制》,严格限定家兵人数——国公不得超过五百人,侯爷不得超过三百人,伯爷不得超过两百人,且需全部在兵部登记造册,每季度由御史台核验一次。”
“陛下圣明!”谢渊躬身行礼,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此次核查,虽未彻底根除勋贵积弊,却也震慑了贪腐者,完善了制度,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离开乾清宫,谢渊刚走到宫门口,就见萧瑛身着伯爵官袍,候在一旁。见谢渊过来,萧瑛眼中满是怨毒,却不得不躬身行礼:“谢大人。”
谢渊淡淡颔首:“成伯爷,陛下的处置已下,还请好自为之。”
萧瑛咬牙道:“谢渊,你别得意,勋贵集团不会放过你!”
谢渊看着他,语气平静:“我所作所为,皆为朝廷纲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