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纵然千指皆归罪,刚肠不折向丹墀来(2 / 3)
”
谢渊怒声道:“李嵩!你敢说王昱不是受你指使?他是你的门生,昨日还入吏部见你,今日便递劾章,这难道是巧合?徐靖身为诏狱署提督,不查旧党余孽,反而助纣为虐,你与李嵩、周显勾结,构陷大臣,该当何罪?”
徐靖脸色一白,却强作镇定:“谢渊血口喷人!臣只是据实而言,何来‘勾结’之说?”
就在此时,刑部尚书马昂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此事需查明属实再做定论。王昱的劾章有‘证人’之名却无实证,谢渊的奏疏有内侍、校尉证词却需核验,不如命御史台左佥都御史与刑部侍郎刘景共同彻查,三日之内给出结果——既不冤枉忠良,也不纵容奸佞。”
此言一出,礼部尚书王瑾、工部尚书张毅纷纷附和:“臣等附议,请陛下命人彻查!”他们虽不属谢渊一党,却也看不惯李嵩借台谏构陷异己,更担心谢渊若被冤,会引发边军动荡——谢渊掌九边防务,边军将士多服其调度,若他出事,边患必生。
萧栎沉默着,目光在群臣间来回扫视。他深知马昂所言有理,却也忌惮谢渊的权势,若彻查后证明谢渊清白,自己恐难再制约他;若直接治罪,又恐失了边军将士之心。良久,他终于开口:“王昱的劾章,留中不发。彻查之事,准奏——命左佥都御史、刘景即刻着手,三日之内奏报!”
“陛下圣明!”马昂等人大声道。李嵩却脸色微沉——他本想借劾章直接扳倒谢渊,如今萧栎留中不发还命彻查,显然是对劾章存疑,自己的计划落了空。
朝会后,左佥都御史与刑部侍郎刘景立刻着手彻查。二人先是传讯“证人”李某,却发现李某早已失踪,据其邻居称,昨日有玄夜卫校尉将其带走,此后再无音讯。左佥都御史立刻去见暂代玄夜卫指挥使的谢渊:“太保,李某失踪,恐是被周显灭口,彻查之事受阻,该如何是好?”
谢渊沉吟道:“周显虽被降职,却仍有旧部在玄夜卫,定是他命人带走李某。你且先核验内侍、校尉的证词,确认我遣人入南宫的目的;另外,传讯王昱,问他‘密报’来源,若他说不出实情,便可坐实‘捏造罪名’之罪。”
左佥都御史领命而去,谢渊刚返回玄夜卫衙署,秦飞便来禀报:“太保,属下查到,周显昨日命旧部将李某带到诏狱署,交给徐靖看管,如今李某被关在诏狱深处,严禁任何人探视!”
“徐靖竟敢私扣证人!”谢渊怒拍案,“按《大吴律》,诏狱署需凭刑部或玄夜卫的拘票才能关押人犯,徐靖无拘票私扣李某,分明是想阻挠彻查!秦飞,你带玄夜卫北司校尉去诏狱署,以‘玄夜卫核验人证’为由,要求徐靖交出李某——若他拒绝,便以‘私扣人证、阻挠查案’参他!”
秦飞领命,率二十名校尉直奔诏狱署。徐靖见秦飞前来,果然百般阻挠:“李某乃诏狱署‘重要人证’,未经陛下旨意,不得带出!”
秦飞冷声道:“徐提督,陛下命左佥都御史与刘侍郎彻查此案,李某是关键证人,你私扣不放,便是阻挠查案!若再不让开,休怪我以玄夜卫名义强行带人!”说着,他挥手示意校尉上前。
徐靖见状,只得让步——他虽依附李嵩,却不敢公然对抗玄夜卫,只得命人放出李某。秦飞将李某带到御史台,左佥都御史立刻审讯,李某吓得魂不附体,当场供认:“是周显让我捏造证词,说谢太保与太上皇密谈复位,还许我事成后官复原职,若不从便杀我全家!”
真相初露,谢渊却并未放松——他知道,李嵩、周显绝不会善罢甘休,定会再出阴招。果不其然,当日傍晚,杨武匆匆来报:“太保,李嵩命吏部下文,称‘宣府卫粮饷调度有误,需谢太保亲自前往核查’,想将您调出京师,远离彻查之事!”
谢渊冷笑一声:“李嵩想调虎离山,我偏不上当!杨侍郎,你代我去宣府卫核查粮饷,务必查明是否有人故意刁难调度——若有,即刻报知;另外,传我钧令,命岳谦加强京师布防,防止周显旧部生乱。”
杨武领命而去,谢渊刚想歇息,张启又来禀报:“太保,属下查到,王昱的劾章底稿上有李嵩的笔迹修改痕迹,显然是李嵩亲自修改后让王昱递上的!底稿已被属下找到,请太保过目!”
谢渊接过底稿,见上面的“私赠金银”四字是后加的,笔迹与李嵩平日所写一致,心中大喜:“好!这便是李嵩操纵弹劾的铁证!张启,你即刻将底稿交给左佥都御史,让他纳入彻查奏疏,呈给陛下!”
三日之期已到,左佥都御史与刘景将彻查结果递入御书房。萧栎翻阅奏疏,只见上面详细记载了李某的供词、王昱劾章底稿的笔迹比对、内侍校尉的证词,件件都指向李嵩、周显操纵弹劾,构陷谢渊。
萧栎脸色愈发阴沉,传召李嵩、周显、谢渊等人入御书房。“李嵩,”他将底稿扔到李嵩面前,“王昱的劾章是你修改的?你可知‘操纵台谏、构陷大臣’是死罪?”
李嵩脸色惨白,跪地叩首:“陛下冤枉!臣只是指点王昱如何写劾章,绝非‘操纵’!李某的供词是被谢渊胁迫所致,不足为信!”
周显也连忙附和:“陛下,臣只是让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