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但守丹心如北辰,何惧客星扰紫皇(3 / 4)
下,证明他是受李嵩指使。”监正接过证据,郑重地点了点头。
天快亮时,谢渊与监正道别,返回府中。他走进书房,写下《请辞御史大夫疏》,疏中写道:“臣蒙陛下厚爱,兼领太保、兵部尚书、御史大夫三职,权过重,恐招非议。今闻‘客星犯帝座’之象,臣虽不信星占,却知‘功高震主’之危。恳请陛下免去臣御史大夫之职,臣愿专心处理兵部事务,为陛下守护边防。”每一个字都写得诚恳,既表达了辞职的决心,又彰显了忠君之心。
写完疏奏,他将其与李嵩捏造的证据放在一起,准备明日早朝呈给萧栎。他走到书架前,抽出《元兴帝实录》,翻到元兴帝处理“星象疑案”的章节,再次确认自己的应对之策无误。元兴帝当年正是靠着“不信星象信实绩”,才挫败了旧党的阴谋,巩固了皇权。他要以元兴帝为榜样,用实绩证明自己的忠诚,用证据揭穿旧党的奸谋。
窗外的天空泛起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谢渊整理了一下官袍,拿起案上的疏奏和证据,大步走出书房。他知道,今日的朝堂上,必有一场激烈的博弈,但他已做好了万全准备。那颗“客星”或许能搅动夜空,却搅不动他守护社稷的决心。
亲兵已备好轿子,见谢渊出来,忙躬身行礼:“大人,该上朝了。”谢渊点了点头,坐进轿子。轿子缓缓向皇宫驶去,路过钦天监时,他掀开轿帘,看见监正正带着浑天仪与《星占大全》,准备入宫奏报。二人目光相接,监正点了点头,眼中充满了坚定。
轿子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皇宫门口。谢渊走出轿子,迈着沉稳的步伐向奉天殿走去。殿外的文武百官已列队等候,他看到李嵩站在吏部官员的队列中,眼神阴鸷地看着他,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谢渊心中了然,李嵩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却不知他已布下天罗地网。
早朝的钟声响了,萧栎登上龙椅。钦天监监正率先出列,奏报“客星犯帝座”的星象。果然,少监立刻出列,附和道:“陛下,客星犯帝座,主大臣专权,太保谢渊兼领三职,权倾朝野,恐为‘客星’之应,请陛下严惩!”李嵩随即出列,递上捏造的证据:“陛下,臣这里有谢渊私调京营的证据,请陛下明察!”
谢渊从容出列,先递上《请辞御史大夫疏》,再呈上李嵩指使少监捏造证据的罪证:“陛下明察!臣愿辞去御史大夫之职,以避‘专权’之嫌。至于李嵩所呈证据,实为他指使少监捏造,臣这里有笔迹核验与批语为证,请陛下验看!”萧栎接过疏奏与证据,仔细查看后,震怒不已:“李嵩,你竟敢捏造证据构陷忠良!玄夜卫,将李嵩与少监拿下!”
玄夜卫上前,将李嵩与少监押了下去。马昂想为李嵩求情,却被谢渊拿出他与李嵩勾结的证据堵住了嘴。萧栎看着谢,满意地点了点头:“谢卿忠心可嘉,朕准你辞去御史大夫之职,但仍兼太保与兵部尚书,继续处理军政事务。”谢渊躬身:“臣遵旨!”
奉天殿外的阳光洒了进来,照在谢渊的身上,带着一丝暖意。他望向窗外的天空,那颗“客星”已渐渐隐去,仿佛从未出现过。他知道,这场借星象掀起的风波已经平息,但旧党的余孽仍在,他的使命还未完成。他会继续坚守初心,守护好大吴的江山,不辜负萧栎的信任,不辜负百姓的期望。
片尾
离开皇宫时,已是午后。谢渊沿宫墙缓行,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晨间那颗扰人心绪的“客星”,早已隐没在天光里。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袖中那枚磨得光滑的兵符,那是继忠留在世间仅存的遗物,指尖触到兵符上的刻痕,仿佛还能感受到儿子当年握它时的温度。
“大人。”秦飞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急促。谢渊转身,见他手中捧着一叠卷宗,“属下刚查实,马昂不仅包庇李嵩,还私吞边军粮饷白银三万两,证据都在这卷宗里;另外,吏部侍郎张文与李嵩勾结,安插亲信的名录也已整理完毕,只待陛下旨意便可拿办。”
谢渊接过卷宗,指尖划过“私吞粮饷”四字,眼神骤然变冷——边军将士在寒风中挨饿受冻,这些贪官却中饱私囊,继忠的死,何尝没有粮饷短缺、军备不足的缘故?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愤懑:“将卷宗呈给陛下,奏请即刻捉拿马昂、张文,连同李嵩一并交刑部审讯,务必追讨回赃银,补给宣府卫边军。”顿了顿,又补充道:“审讯时只究首恶,勿株连无辜,给那些愿意悔改的官员留一条生路。”
秦飞躬身领命:“属下遵旨。”看着秦飞离去的背影,谢渊再次望向宫墙深处——萧栎虽有猜忌,却还能明辨忠奸;旧党虽盘根错节,却也并非无懈可击。这场借星象掀起的风波,终究以清奸佞、固边防收尾,也算不负这一夜的观星之思。
回到兵部衙门,案上已堆起新的边防奏报。谢渊坐下,拿起朱笔,在宣府卫的奏报上批复:“准增粮饷五万石、火器三百件,着都督同知岳谦于十日内押送完毕,务必亲自查验,杜绝掺沙、短少之弊。”笔尖落下,力道沉稳——他要让边军将士吃饱穿暖、装备精良,再也不让继忠那样的悲剧重演。
暮色渐浓,亲兵进来点灯,烛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