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愚生门吏传妖语,胡骑百万踏燕都(4 / 4)

加入书签

着士兵们操练的身影,他们的动作整齐有力,眼神坚定,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疲弱与迷茫。营内的空地上,神机营士兵正在演练火铳阵,“砰砰”的枪声回荡在营中,彰显着吴军的军威。

太监送来消息:“陛下,瓦剌使者已答应所有条件,明日便送还平民和粮米,双方签订罢战协议。”萧栎笑着对谢渊说:“此次大胜,全靠谢太保运筹帷幄,若不是你截获密信、设空营诱敌,京师危矣。”谢渊躬身:“陛下过奖,此乃将士们奋勇杀敌、百姓支持之功,臣不敢独揽。”

李默和神机营指挥使赶来禀报:“大人,瓦剌已退至边境,边境守将传来消息,瓦剌正在拆除营帐,准备返回漠北。”谢渊点头:“好!令边境守将加强戒备,防止瓦剌反悔;同时,令顺天府做好接收平民的准备,妥善安置他们的生活。”

夕阳西下,谢渊走出左营,望着京师的城墙,心中满是欣慰。他摸了摸腰间的尚方剑,剑鞘上的鎏金纹虽已斑驳,却仍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知道,只要他和将士们同心协力,只要朝廷能革除弊政、严明法纪,大吴的江山就一定能稳如泰山,百姓就一定能安居乐业。

卷尾语

大吴太保谢渊截密反间设空营半日,非仅“战术奇谋”之胜,实为“外破强敌、内除奸邪、凝聚军心”的关键转折。从西市截获瓦剌密信,识破“待溃”阴谋;到应对陈忠扣粮、李嵩传谣,稳住军心;再到设空营诱敌、伏兵破敌,大败瓦剌;最后清算内奸、修订粮规,巩固防线,谢渊之心路,映照着大吴危局下“忠良以智谋护邦、以铁血除奸”的真理。

此反间之事,有四重历史意义:

其一,破“外患内奸勾结”之局——瓦剌借疲敌之策,陈忠以扣粮助敌,二者勾结欲破京师,却被谢渊截密反用,反将瓦剌引入陷阱,粉碎内外勾结阴谋;

其二,立“战术反间”之范——首创“截密佯溃、空营诱敌”之策,将情报战与战术战结合,为后世边防提供“以智取胜”的镜鉴,此后大吴边卫多次效仿此策击退外敌;

其三,显“军法严明”之威——严惩陈忠、警告李嵩,震慑旧党贪腐通敌之念,同时修订粮饷新规,从根源杜绝克扣,让士兵知朝廷护民之诚,军心始凝;

其四,补“军民同心”之环——战后妥善安置平民、体恤受伤士兵,以实际行动赢得民心,形成“军护民、民拥军”的良性循环,为京师防务筑牢民心根基。

然外患内忧仍未根除:瓦剌虽退,仍为边患,需加强边境布防、改良火器;李嵩旧党仍藏于朝野,需秦飞持续清查、逐步替换;粮饷调度虽有新规,仍需户部与玄夜卫密切配合,防“阳奉阴违”。然此次截密反间的胜利,已为大吴注入“智谋破敌、忠良担当”的精神力量——将士知有谋可胜强虏,更愿精研战术;百官知通敌贪腐必遭严惩,更愿奉公守法;百姓知忠良在朝可护家园,更愿支持中兴。

谢渊截密设空营之事,终将载入《大吴兵志》,与元兴帝“靖难用谋”、永熙帝“德胜御敌”并列,成为“大吴智谋治军”的典范。那封截获的瓦剌密信,将藏于兵部档案库,警示后世君臣:外患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奸勾结;疲弊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谋无断。唯有内除奸邪、外施奇谋、军民同心,方能保江山永固、百姓安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