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独对密报长叹久,大吴社稷待良人(4 / 4)

加入书签

山,走得更远。

片尾

南宫的夜静得只剩风卷窗纸的轻响,萧桓枕边的密报仍带着墨香,秦飞的字迹在宫灯的光里,像一道无声的誓言。殿外的玄夜卫岗哨换了班,新上岗的侍卫是秦飞安插的人,他轻轻咳嗽了一声,那是与南宫内应约定的信号——一切都在按秦飞的计划进行,截留粮饷的阴谋,终将被粉碎。

萧桓睁开眼,望向北方的天际,北斗七星格外明亮,指引着京师的方向。他想起秦飞在密报中写的“臣定护粮饷安全,护京师安危,护陛下与上皇团圆”,那些字句,像暖流一样淌过心田。他知道,此刻的秦飞,或许正在部署玄夜卫死士,或许正在查核李嵩私仓的位置,或许正在为北伐粮饷的安全奔波——这样的忠良,是大吴的脊梁,是他困于南宫时,最坚实的依靠。

风渐渐小了,宫灯的光愈发稳定,萧桓重新闭上眼睛,心中满是期盼——期盼秦飞的捷报,期盼京师的平安,期盼北伐的胜利,期盼大吴的太平。

卷尾语

大吴太上皇南宫忆故吏半日,非仅“怀旧”之事,实为“明忠奸、坚信念、定对策”的心理转折。从观秦飞密报触发回忆,到忆山西矿税风波中秦飞的忠勇与李嵩的卑劣;从念昔年自己的识人善任与决断,到思今日秦飞掌玄夜卫查奸佞的沉稳;从感“忠良可恃”的安心,到定“借秦飞清奸佞”的对策,萧桓之心路,映照着大吴危局下“识人善任”的重要性——昔年识秦飞之忠,护了山西边民;今日靠秦飞之勇,护了北伐粮饷;他日借秦飞之力,定能护了大吴社稷。

此忆旧之事,有三重意义:其一,证“忠良终不负信任”——秦飞昔年护民,今日护社稷,其忠勇始终如一,印证了萧桓识人的眼光;其二,显“奸佞终难掩罪证”——李嵩昔年借矿税谋私,今日借粮饷谋私,手段未变,其贪婪与卑劣终将暴露;其三,定“清奸护社稷”的对策——以秦飞为核心,查李嵩截留粮饷之罪,为后续清剿奸党、稳固北伐打下基础。

然危局仍在:李嵩党羽遍布朝堂与地方,截留粮饷的阴谋虽被察觉,却仍有实施的可能;瓦剌仍挟上皇,京师防务仍紧;北伐粮饷虽有秦飞护持,却仍需警惕其他奸佞的阻挠。萧桓之忆旧,非为沉溺过去,乃为以史为鉴——昔年能破矿税之弊,今日便能破粮饷截留之谋;昔年能识秦飞之忠,今日便能识更多忠良之勇。大吴的中兴,非一人之功,乃君臣同心、忠良协力之功,而南宫忆故吏之日,便是这“同心协力”的新起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